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7月05日 > 总第495期 > B7 > 新闻内容
农商银行要做好服务乡村振兴“必修课”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赵泽轩

【农村金融时报】

农商银行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发挥主要集中在信贷总量上的增加、效率的提升以及成本的降低。尤其在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及绿色金融的背景要求下,县域金融的供给进一步加强,作为县域农商银行要下“绣花针”功夫,扎实做好金融服务“必修课”。

做好增信赋能“必修课”

乡村要振兴离不开“金融活水”浇灌。只有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才能更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商银行要在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增加乡村振兴的信贷供给,做好信贷资源配置。

首先,要破解“首贷难”,推动乡村小微企业贷款尤其是小额农户贷款的“扩面增量”。要依托“党建+金融”模式,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大数据,在线上对乡村振兴支柱产业从业人员尤其是小农户和小微企业实行批量预授信,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加速授信户向用信户的转化,最终实现首贷率的提升,进而增加对乡村产业的信贷供给。

其次,要发挥小额信用贷款的撬动作用,将无法满足的新增信贷需求,通过其他金融产品进行匹配,从而不断增加对乡村支柱产业的信贷供给,推动支柱产业更好发展。

此外,要发挥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辐射作用,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供应链金融,让上下游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推动支柱产业做大做强。

做好绿色转型“必修课”

农商银行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就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首先,要充分运用绿色信贷政策,积极推广绿色信贷业务,加大绿色信贷产品的供给。

其次,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金融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撬动作用,帮助生产经营主体融资“降成本”,推动已脱贫户提高致富能力“补短板”,支持现代农业“调产能”。

此外,要精准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大三农”发展趋势,不断加大对乡村振兴起重要作用的农村产业融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旅游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三农”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增收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做好创业孵化“必修课”

农商银行要围绕乡村经济创业主体,加大“返乡农民工创业”“巾帼信用创业”等信用创业贷款品牌创新推进,有效满足乡村振兴创业群体短、频、快、急的融资需求。

同时,要推动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就地创业就业,依托资源变资产、就业变创业、资金变股金、农民变工人“四变”模式,使“产业脱贫、就地就业、创新创业”多赢之路越走越宽广,切实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提高,实现乡村振兴。

做好惠农驿站“必修课”

农商银行应通过“惠农自助、惠农支付、惠农微贷、惠农电商”等乡村振兴惠农驿站的实施,进一步挖掘政府数据、金融数据和运营商数据,打通社保、医疗、交通、教育、旅游、消费、产业链条等领域的支付场景,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发展加速度。

首先,要通过“党建+金融”模式,深入到乡村地区布局普惠金融服务站,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降低乡村居民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方便、优质的普惠金融服务。

其次,要以银行卡为载体将针对百姓民生需求的服务从线下延伸到线上,补位服务传统金融生态圈下缺失的普惠金融客层,打造智慧金融新坐标。

再次,要将移动支付方式植入农村,用移动支付打破地域空间的限制,探索形成固定支付与移动支付相结合的农产品非现金结算体系。

此外,要根据不同性质的电商,有针对性地提供结算等服务,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农村综合服务平台,畅通农村地区信息流、资金流、商品流,带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作者单位:河南西峡农商银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