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7月05日 > 总第495期 > B7 > 新闻内容
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应多措并举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宋燕华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信贷管理日趋完善,但新的不良资产仍在不断产生。这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其中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是重要原因之一。

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后果

由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中小企业出现贷款难等问题。目前,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一是不良贷款持续发生。一方面,借款企业为了取得贷款,可能会隐瞒甚至伪造自己的资信情况、财务状况与偿债能力,从而诱使银行发放贷款。而在得到贷款后,还可能会有意逃废银行债务,导致银行难以收回贷款。另一方面,银行内部信息交流不畅,加剧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由此成为信贷腐败和不规范融资行为的温床。

二是银行贷款过度注重抵、质押担保,忽视第一还款来源,导致贷款风险加大。在银企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因考虑到自身风险,不得不加强信贷管理,严控放贷条件,注重抵押担保,进而形成银企之间信贷关系几乎为抵押关系所取代。但即便如此,银行的风险却依然存在。比如:在抵押物评估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银行贷款同样面临着抵押物评估的不确定性;抵押物价值具有随市场变化而变化的不确定性;处置时间长,交易费用昂贵;在抵押资产评估和抵债资产清收处置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道德风险。

三是银行过度注重抵、质押担保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在自身体制上还远未成熟,很多小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专职会计,财务状况不透明,信息披露不完整,使得银行难以从借款企业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导致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缺乏信心,更加强调抵押担保。而中小企业规模小,资产少,可供抵押担保的财产较少,必然会带来融资上的困难。也导致了那些经营好、发展快、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因抵押、担保达不到银行的要求,难以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以上这种状况如不加以解决,不但会对整个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导致银行信贷过分集中到大中型企业,加大金融潜在风险。

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的举措

信息不对称的原因诚然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说这是诚信评价体系不成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的表现。银企关系说到底是信用关系,但信用是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信用制度以及失信惩戒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及所产生的问题,要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人手。

一是创建新型的银企关系。信用作为银行和企业的结合点,实质上双方之间是契约关系。作为银行,要根据企业提供的信息,审查评估,及时发放贷款;而企业则要毫无保留地提供相关的真实信息。同时,银企双方都必须按信用契约所约定贷款额度、利率、期限等约束自己的行为,共同遵守契约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只有创建新型银企关系,努力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障碍,才能达到互惠互利共赢的结果。因此,要把诚实和信用作为社会公德教育最重要内容、加强宣传与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以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风气,积极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二是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核心是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机制,实现对借款企业的有效监控。首先,应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征信体系。使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系统查阅和核实企业全面的信息状况。其次,应完善企业信用评级制度。防止决策失误,必须建立客观公正的企业信用评估中介机构,从而制止由于人为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贷交易和风险转移。再次,应从健全银行信贷内控和信息收集、反馈机制着手,采取技术手段、激励、约束等措施扭转银行信息劣势。大力开拓信息采源;明确信贷岗位责任,不仅实施审贷分离制度,建立贷款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更要重视加强贷后检查和咨询服务工作。此外,应在全社会建立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借助权威媒体的力量充分披露信息,尤其是披露不正当行为,改善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同时也要建立相配合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保证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防止出现新的道德风险,保障公平竞争。

三是以现代商业银行标准来改进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及风险控制方法。银行要建立起有效识别风险、量化风险、控制风险和化解风险的定价机制。

四是加强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指导和服务。首先,应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实施专门监测和分析,对贷款业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进行调研,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增强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针对性;要根据中小企业贷款特点,研究制定差别化监管政策,实施符合市场和银行实际的风险定价机制;尽快建立符合中小企业贷款特点的贷款分类、不良贷款问责考核等差别化的制度体系。其次,应由政府出面牵头成立风险投资基金,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资;鼓励多渠道设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拓宽担保范围;推行动产和不动产抵押;发挥政策性银行资金导向和政策导向作用;探索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社区银行和信贷组织,努力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再次,应完善有关支持小企业贷款的配套政策,如适当减免小企业贷款利息收入营业税,允许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企业贷款损失按一定比例税前核销或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基金等。此外,应加强金融法规研究和创新,适当放宽或取消中小企业信用贷款的限制,引导金融机构更加注重对第一还款来源的把握。

作者单位:宁波镇海农商银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