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秋
【农村金融时报】
壁光,大连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九三学社大连书画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院务委员,中国教师书画院副院长,《北方水墨》杂志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祥云染故园 70cm×143cm 纸本设色 2020年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也是人们的美丽家园,山水画题材创作贯穿中国画的发展始末,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呈现出不一样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中,绿水青山既藏匿于城市生活之间,又隐于闲居山野之境,因此当代山水画更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历史价值。
壁光是一位极其热爱生活的画家,多年来,他紧随时代、深入生活从不同角度创作出多个主题系列作品。包括以表达对北方花鸟的热爱为题材的“北方记忆”系列作品,以表现现代都市人的精神面貌和丰富情感为主要线索的“早安大连”系列作品;以描绘渤海湾为主题的“印象月光岛”系列作品等对艺术的潜心探索与创新使他从未停下脚步,为了圆多年来一直萦绕在心头的梦,画家安居江南水乡,近距离感受祖国青山绿水所赋予情、善、柔、美。与此同时全身心的融入大自然去写生,选择最佳的视角、用最佳的状态营造心中青山绿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花一鸟、一人一事。在大量的山水写生过程中,由景生情,由情生境,由境生法,由法生画。
壁光作品中的山水作为家园与精神的栖居地,其形式感突破了传统笔墨和题材的限度,是带有理想化的自然山水,亦是大自然山水的典型代表,对于每一位生于北方的人来说,都将心驰神往,虽非家乡,却是画家心中的“远方”。欣赏壁光作品,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高级的理性表达,不同明暗的景物层次,白墙、太湖石、石幛、漏窗、黛瓦等有序交织,带有装饰构成的长廊、植被、曲水,经过高度提炼,简化成符号性艺术语言,凸显画面的时代性,同时在传统笔墨基础上,加大了线的运用,条理清晰又不失笔墨趣味,加上色调的独具匠心,使得画面淡雅清新之气扑面而来。
画面色调分割彰显了画家的理性思考,尤其表现在三个留白层面的分布,上方的“白”是海天一色的无限外延;右侧的“白”游走于画面之外,将有限的居住式山林拓展出无限的想象空间,使得画面开阔疏朗;中间错落有致的“白”是一种形式感的趣味叠加,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如一团气带穿梭在寿石之间,动态的留白与静态的建筑符号,遥相呼应,既形成鲜明对比,又构建着和谐之状。三个层面的留白,一长、一方、一圆,将中国传统文人观中“天圆地方”“和而不同”的审美取向展现淋漓。
画面中,建筑、树、山石是主体,绘画中的线是搭建建筑骨骼的基石,虚中有实,粗细有致,刚劲有力,弥散着金石之味,阳刚之气。意象而幻化的语言符号凝聚着当代新山水画的笔墨意趣,在画家笔下的青山绿水中,石与水不可小视,动感强烈的曲水由传统水波纹演化而来,化实为虚,注入活力石头的布局看似随意,实则别有用心,俯仰生姿,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山石错落犹显魏晋以来宗炳“如在画中游”的畅游之说。
门窗与各式镂空图案运用了写实手法,细而不俗,质朴而别具匠心。这份非对称性不仅是绘画语言的运用,更是还原了大自然的真实本质。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笔墨表达,如行云流水,缓缓前行,穿梭于画中亭台楼阁之上,仿佛闻到古琴声,绵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