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忠华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部分银行不良贷款占比有所上升,不良贷款清收处置的压力不断增大。
清收难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超过一定期限的不良贷款,清收会变得非常困难,原因如下:
一方面,不良贷款的形成,主要是源于借款人的用款项目出现困难。若贷款人出现暂时的资金周转困难,即使贷款形成不良,也会在短时间内归还。长期无法清收的不良贷款则不具备这种特征。
逾期超过一定期限的贷款,大多是贷款主体的项目经营出现严重问题,要么是停产待重整,要么是企业面临破产。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借款人归还贷款面临的压力增大,对于贷款的清收盘活,最大的希望只有寄托在担保人的身上,一旦贷款逾期超过2年,贷款形成呆账的风险会增加。
另一方面,银行对于抵押类贷款面临两难的局面。一是处置难。目前,很多城市的房子很难以抵押时的评估价出手;对于机械设备,即使处理,也只有类似的经营企业才会接手二手的抵押类机械设备,而且抵押设备要符合时代化的生产需求,并且价格要明显低于新型机械设备价格。另一方面是变现难。对于房产或者机械设备抵押贷款,根据抵押物评估价值,一般抵押率在50%左右,但真正以抵押物抵贷时,变现率很难收回贷款本息。
创新清收方法
银行在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工作中,传统的清收方法,将面临很大的压力,需要在清收中创新方式方法,在抵押类贷款处置中创新工作思路。
一是争取政策支持。商业银行对于不良贷款化解工作,要及时向地方政府、地方金融办和银行业监管部门做好汇报,争取在不良化解工作中得到政府和当地司法部门的支持。对于公职人员有不良贷款的,银行要协调地方政府拿出切实可行的公职人员不良贷款清收方案,建议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要采取必要的组织和纪律手段,限期还款,并制定出不良贷款清偿计划。在政策方面,在抵押物变现处置过程中,要争取得到抵债资产处置税收降低或者减免政策,降低不良贷款的清收成本。
二是发挥政府调节职能,使抵押物变现能力最大化。对于房产和机械设备抵押类,商业银行要争取地方政府协调相关企业,促使已破产企业实现重组、被兼并,盘活企业,更大地发挥抵押物的原有作用,保证抵押物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三是发挥员工不良贷款清收的优势。银行要成立专门的清收部门,制定一套完善的不良贷款清收考核办法。在清收过程中制定依法合规灵活的清收方案,通过组成声势浩大且带有标志性的清收队伍,组织人员上门清收,营造“赖账”可耻的氛围,让一些将财产转移,赖账不还的人主动还款。
作者单位:山东巨野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