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郑源源
【农村金融时报】
5月31日下午,随着最后一罐大坝混凝土落入16号坝段浇筑仓面,白鹤滩水电站这一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的巨型水电站至此全线浇筑到顶,为今年7月前实现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从中国平安获悉,自2016年起,中国平安发挥集团综合金融优势,联合旗下产险、银行、证券等子公司,以金融力量支持“白鹤”起飞。其中,平安银行连续4年累计投入52.3亿元资金,支持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库区民众迁移、安置地基础设施建设、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等;平安产险发挥保险“稳定器”作用,作为首席承保人,承保了白鹤滩水电站主体工程右岸建筑工程一切险,保险保额达61.19亿元,承保份额70%,为白鹤滩水电站主体工程建设提供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保险保障。
作为“西电东送”的重大工程,白鹤滩水电站是长江“清洁能源走廊”的重要一环,总装机容量达1600万千瓦。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中国第二大水电站。
如此大规模的工程也意味着投入大、难度大。据悉,白鹤滩水电站总投资近1800亿元,库区需迁移人口近10万人,大到整项工程的顺利开展,小至片区每一户的安置发展,除了政府的支持外,也少不了金融的助力。
2018年12月3日,为解决白鹤滩水电站工程建设急需资金和保证当地群众技能培训学习的正常开展,平安集团旗下平安银行投资15亿元短期融资券,助力白鹤滩水电站建设,这是全国首单央企扶贫债;2019年10月12日,平安银行再次发放10亿元贷款,积极帮助库区移民工作,让周边群众不为离乡发展的问题发愁;去年,平安银行又联席主承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扶贫超短期融资券,其中平安银行投资12.3亿元,继续支持工程建设;3月25日,平安银行发行碳中和债券30亿元,并直接投资15亿元,助力白鹤滩水电站“七一”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目标的实现,为国家“碳中和”目标添砖加瓦。
为进一步做好白鹤滩工程的保险服务工作,从承保日起,平安产险便安排专业团队常年驻点白鹤滩工程现场,为项目提供保险培训、风险查勘、日常巡查以及提供防灾防损物资等保险服务工作,为白鹤滩项目施工保驾护航。
另外,2019年,平安证券联席主承销国内首单绿色可交换债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绿色可交换公司债券,规模达200亿元,债券募集资金总额的70%,用于白鹤滩、乌东德水电站建设。
据悉,近期中国平安提出全方位升级绿色金融行动,成立由董事长马明哲领衔的绿色金融委员会,统筹相关战略、规划、制度等制定和审议,并承诺在新的行动方针下,绿色投资规模每年增速不低于20%,绿色保险保费每年增速不低于70%,绿色信贷余额每年增速不低于20%。到2025年,中国平安力争实现投资+信贷规模4000亿元、绿色保险保费总额2500亿元的总体目标,并积极推动绿色投资和气候变化风险管理,对绿色项目和绿色公司提供保费优惠、贷款绿色通道或利率优惠政策,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形式。
中国平安方面表示,未来将持续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以科技赋能金融,以金融支持实体,依托集团综合金融优势,充分发挥绿色保险、绿色投资和绿色信贷作用,采取有力措施支持绿色发展,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绿色金融集团,全面助力国家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以及绿色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