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衍水 通讯员 练修健
【农村金融时报】
武平县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辖内共17个乡镇(街道)、225个村(居),人口约40万,林业用地面积324.7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90.14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7.8%,森林覆盖率79.7%,林木蓄积量2179万立方米,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传统农业县、重点林区县。
作为“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率先试点明晰林地产权、包林到户、林农造林育林、发展林下经济等。
然而,种树造林周期长、投入大,林农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钱从哪来。
武平有林地324万余亩,其中商品林240万余亩。曾经,林农空有林权证,却无法抵押变现,家家户户靠山吃山,贷款难等问题困扰着大多数林农。
2004年,武平联社在全国率先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开始探索林业资源到资本的转化,构建了林权“评估、收储、担保、流转、贷款”金融服务体系。
但在实践中,该联社发现目前仍存在“评估难、担保难、收储难、流转难、贷款难”等问题,贷款产品单一、周期不匹配、审批部门多、时间长、评估费用高等影响了林农的积极性,亟需在贷款期限与林业经济活动周期匹配、拓宽担保方式、降低融资成本等问题上推进金融创新。
2017年7月,为深化林业金融改革创新、解决林农亩数小、天然林无法抵押等问题,在龙岩市林业局、省联社龙岩办事处等多个部门的联合推动下,武平联社率先在全国发行第一张“普惠金融·惠林卡”,突破了林业金融服务瓶颈,解决了林农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崭新活力。
据悉,“惠林卡”先后获评第二届“推进机制活、建设新福建”福建省机关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二等奖、“2019年福建省金融创新项目”二类项目,被列为“可复制、可推广的良好做法”,并向全国推广。
“惠林卡”犹如一池活水,盘活资产让资金“进山入林”,滋润着武平县的“千家万户”,实现绿色产业快速发展。
同时,该联社实行优惠利率,每年让利林农约1440万元。数据显示,2019年政府给予符合市级财政贴息条件的林农“惠林卡”财政贴息达117.76万元。
截至5月末,武平联社累计发放林业产业贷款约25.39亿元,林业产业贷款余额13.89亿元,林业产业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4.86%。其中,该联社发放惠林卡5729张,授信5.34亿元,用信3.8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