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6月14日 > 总第492期 > B2 > 新闻内容
青州农商银行 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陈磊 通讯员 李世锟

【农村金融时报】

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今年以来,山东青州农商银行围绕省市联社、市文明办相关工作部署,联合多处街道社区、村庄村委,组织开展“弘扬时代新风·争当文明市民”新时代文明实践信用创评巡演巡讲活动,探索出“金融+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路子。

构建文明信用新体系

该行充分发挥网点广、人员多、情况熟的优势,围绕“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总要求,创新提出“金融+”模式,着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即:构建一个完善的金融服务网络、打造一支优质高效的红马甲志愿服务队、推出一份丰富多彩的文化菜单、孵化一批独树一帜的品牌项目、指定一揽子金融礼遇关爱政策。

该行通过联合市文明办、市农业农村局、市工商联等政府部门,建立“文明信用积分”制度,把“身边好人”“乡村好青年”“最美庭院”等荣誉和见义勇为等文明善行量化成积分“存储”,不同的“文明积分”对应不同金融礼遇。

这一举措将普惠金融与文明乡风紧密结合起来,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

抓实普惠金融新方式

该行围绕普惠金融精准施策,做牢做实驻点服务、流动服务、线上服务,畅通金融服务的“毛细血管”。

首先,该行实施“530”驻点服务模式,支行行长、客户经理、内勤柜员组成“红马甲志愿者服务队”,携带移动服务终端,每周5个半天到包靠村庄社区走访,每户走访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每村客户经理至少驻点办公1次,及时为村民解决金融需求。

其次,该行成立“1+2+3”智慧服务队,筛选全行综合业务素质较高的基层员工,成立“个人金融工作室”,依托农金员地熟、人熟和流动银行车灵活、机动的优势,将服务触角从网点下沉至村庄社区。

再次,该行率先探索“无感授信、线下评议、用户告知、签约用款”信贷流程,凡是讲文明守信用的村民,不用跑网点、不用找担保、不用签约纸质材料,仅需在手机上操作便能获得3-10万元授信额度。

打造新时代乡村文明

该行依托遍布城乡的营业网点和农金员服务站,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堂”“乡村戏台”“马扎课堂”和“讲、评、帮、乐”等文明实践活动。

该行以“文艺”展示“文化”,以“文化”带动“文明”,通过系列活动引导全行各单位与各村委联合开展帮助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士等爱心活动,并向群众普及金融知识,办理金融业务,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和精度,用力、用心、用情书写普惠金融新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