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6月14日 > 总第492期 > B2 > 新闻内容
海宁农商银行 发放全省首笔“红色供应链”贷款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王爱静 通讯员 沈阳

【农村金融时报】

为支持县域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浙江农信辖内海宁农商银行聚焦核心企业,将服务触角向上下游延伸,全面提升产业链协同作用。近日,该行以从事钢结构建筑加工的某企业为核心企业,向其上游2家企业发放全省首笔“红色供应链”贷款,金额共计1975万元。

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某钢结构建筑加工生产企业现金流面临较大冲击。

海宁农商银行通过党建联盟常态联席机制,及时了解到企业的经营困难,并根据企业经营和结算特点,转变传统信贷融资等单一手段,将该企业作为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将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作为整体,为其量身设计“红色供应链”贷款产品,解决了核心企业预付款“占比大”及上游供应商应收款“回款慢”等产业链两端资金难题,提升供应链上资金周转能力。

长期以来,流程繁琐、手续复杂,无法突破区域空间限制等一直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痛点。

该行借助浙江省联社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及“订单E融”线上产品,根据核心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之间的订单合同,按照订单额度向上游企业提供中短期循环融资服务,实现“借一笔、完一单、还一笔”的贸易融资闭环,并抓住产业链上物流和资金流动向,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通过数字化平台,上游客户在线下开户并签订贷款合同后,即可实现从贷款申请到获得贷款全流程线上操作,实现业务办理“最多跑一次”。

此外,为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海宁农商银行围绕地方产业发展现状,深入挖掘产业头部企业为核心企业,并以“供-产-销”链条为脉络,推行“133标准服务法”,即以党建联盟为前置引领,实施“核心精准画像、链上动态分析、动态数字管理”3个标准动作,解决“盘活企业存货、用活应收账款、激活预付账款”3个核心问题。

在“133标准服务法”基础上,该行实施“一链一策、一场景一方案”,通过订单融资、商票贴现、票据质押贷款等创新工具,为核心企业提供差异化综合服务解决方案,破解供应链上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分配不平衡等问题。

下一步,该行将继续以“产品+场景”模式,打通供应链上下游全链条,提升产业集群化发展动能。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