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凤仙
【农村金融时报】
目前,很多金融业务无需来到银行网点即可办理,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银行实体网点客户量进一步减少。若非必要,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来到网点,更多的是在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办理业务。
农商银行想要在新的形势下保持原有竞争优势,除了要加快线下网点转型外,还要借助互联网科技的力量,高频、持续地触达客户,最终促成交易。近年来,很多农商银行积极布局线上渠道,充分运用微信等营销渠道获客并开展业务。
微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商银行的微信营销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微信群维护不足。部分员工没有将建立微信群的理念植入内心,在适合建立微信群的时机没有建群,没有引导客户和潜在客户进群,微信群数量、种类少;通常建立了微信群之后,部分微信群没有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客户和潜在客户可能都不清楚这个群存在的意义。微信群从建群之日起鲜有互动,时间一长便被人遗忘,形同虚设。
二是业务转化率有限。农商银行通过建立微信群、进行微信群日常维护、开展微信群线上沙龙活动等微信营销举措,确实实现了产品和业绩的直接转化。但目前来看,通过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营销的业务转化率有限。从开展微信群线上活动的效果上看,不同微信群的活动效果差异很大。
三是营销体系不完善。除了信贷客户和财富经理管户的财富客户(本行季日均综合金融资产在50万元及以上)之外,农商银行对存量客户的微信覆盖面较低,对使用微信的潜在客户的触达也有限,没有实现高频、持续的非接触式用户触达。线上服务资源单薄,利用微信的精准化营销尚未形成,如“萧山农商银行潇洒生活”微信公众号尚处于吸粉和建档阶段,如何利用居民的建档数据进行个性化营销和精细化维护尚在探索中。
改进微信营销体系
笔者认为,农商银行应从如下几方面改进微信营销体系:
一是提升全员微信营销意识。在互联网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每一个银行员工都代表着银行的形象,要加强农商银行全体员工的微信营销意识,提升微信营销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实战演练与经验分享,由支行定期上报优秀微信营销案例,供全行学习。
二是建立微信群维护机制。建立了微信群之后,每个群要设置1至3个群主,对微信群进行日常维护,如分享资讯、举办线上微沙龙等;及时回复群里问题,适时推送银行相关的资讯进行业务宣传推广,进行金融知识的普及,活跃群的气氛。一方面将更多的潜在客户拉进微信群,壮大群人数,持续不断地对微信群进行维护及充实。另一方面探索各种方式来加强群互动,提高群粘性,以提升微信群活动效果来促进微信群业务转化。
三是设计线上活动流程。强化营销活动,合理设计微信线上活动流程,活动环节需考虑创造营销机会,把营销融入到活动的流程中。目标要清晰,分工要明确,营销要跟进。
四是多种营销方式相结合。微信营销是一种线上维护客户的方式和工具,除了微信之外,还有抖音、钉钉、微博、手机银行、第三方网站等其他线上渠道。要整合线上渠道资源,丰富“金融+”场景。此外,还要线上线下相结合,在坚守覆盖各镇街的物理网点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和探索各种线上营销方法,实现对客户和潜在客户的线上线下全方位覆盖和管理,实现农商银行业务高质量快速发展。
五是与数字化转型相结合。科技是线上营销的根基,线上营销需要科技力量的加持。普惠引领的大零售转型需与科技引领的数字化转型相结合,如应用“数字营销体系”,开发微信端营销走访工具,实现客户营销过程的数字化、可视化,以及利用大数据实现客户精准营销等。只有建立了良好的科技平台,充分应用科技手段,才能提升互联网线上营销体系产能贡献,让微信营销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浙江萧山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