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6月14日 > 总第492期 > A8 > 新闻内容
农商银行应多措并举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刘华

【农村金融时报】

当前,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逐步成为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近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对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提出了具体要求。

作为因农而设、因农而兴的金融机构,农商银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既是支持农业现代化的客观需要,也是拓展市场空间的内在要求。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农商银行应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调查对接及产品创新,完善服务模式和保障机制,全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提档升级,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添油助力。

摸清底数 加快对接步伐

全面了解、准确把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特征和金融需求是开展精准金融服务的前提和基础。

农商银行应充分发挥网点遍布城乡及人缘地缘的优势,对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全面的调查。

一是主动走访调查。以“整村授信”为契机,深入城乡一线,通过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详细了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相关情况,将负责人基本信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设、生产、经营状况和金融需求等逐户登记建档,把市场及客户的数据真正做实、做细、做深、做透。

二是积极对接合作。积极与政府及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林业局等部门保持沟通,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获取辖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客户信息,加强梳理分类和服务对接。加强与种养殖等行业协会的沟通交流机制,实时掌握需求。

加快创新 满足融资需求

农商银行应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特点及差异化的资金需求,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增强产品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是扩大担保范围。针对农村抵押物不足和抵押范围狭窄的现实,稳步开展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林权抵押贷款试点,积极将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活体畜禽、养殖圈舍以及农业商标、保单、应收账款等纳入抵质押物范围,探索为经营稳健、信用良好的经营主体提供信用贷款,满足融资需求。

二是强化外部增信。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为其带动的家庭农场、农户等提供担保增信,构建发展共同体。加大与政府部门、保险、担保、融资租赁等机构的合作,共同搭建融资增信平台,在贷前增信、贷中担保和贷后风险补偿等多个环节发力,破解抵押物不足等融资瓶颈。

三是加强精细管理。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强业务流程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适当降低贷款门槛,根据经营主体的经营周期和资金状况,灵活设置贷款期限、利率和还款方式。同时,丰富服务手段,建立网上审贷平台,切实提升服务效率。

做优服务 提升发展质效

农商银行应将金融服务与农业产业链相结合,加大金融供给的力度和广度,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同时,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范提升,切实增强发展能力。

一是提供综合服务。在提供信贷支持的基础上,积极提供转账、结算、咨询、保险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不断延伸金融服务链条。同时,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为上下游企业及农户的生产、仓储、物流、加工、销售等环节提供全流程服务,确保农业经营融资链条的连贯通畅,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提升发展能力。联合农业部门、专业研究所等,加强种养殖技术、农业机械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培训,培育高素质农民,推动农产品增量提质。同时,帮助经营主体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提升管理水平,对经营发展、投资建设等相关事项提出专业建议,帮助建立电商平台等渠道,加快产品销售及宣传推广,切实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能力。

整合资源 提供坚定保障

农商银行应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加快队伍建设,整合多方资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加强考核引导。将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列入年度发展规划,单列信贷计划,结合实际制定考核方案,并于绩效业绩考核挂钩,提高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建设专业团队。加强技能学习和业务培训,打造专业化的客户营销及维护团队,建立客户经理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常态联系机制,努力当好数据调查员、政策宣传员、发展参谋员、服务协调员,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是整合多方力量。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快农村土地、农民住房等相关资产的确权发证工作,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探索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促进农村资产及各类金融要素的有序流转和有效配置,持续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和评定工作,为金融产品的创新提供良好环境。

作者单位:吉林九台农商银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