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6月07日 > 总第491期 > B7 > 新闻内容
农商银行应逐步提升总部管理效能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0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李扬

【农村金融时报】

当前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农商银行在县域正面临着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网点下沉的压力,以及村镇银行“切分蛋糕”的挑战。农商银行的总部作为“中枢神经”,应搭建合理的组织架构、加强人才培养、注重文化建设。

搭建合理的组织架构

农商银行由农信社改制而来,在不断向现代商业银行迈进的过程中,应确立总部的管理定位,清晰部门及岗位之间职责边界,进而高效推进业务开展。

一是明确权责分工。农商银行应严格制定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完善构建前台营销、中台控制、后台支持的管理脉络,并充分发挥“小法人”决策灵活的优势,对于特色业务、创新产品等,秉承高效专业的原则,探索设立专业团队,让“责权利”相匹配,让专业人干专业事。

二是精准对接管理。农商银行总部对支行的管理,应建立在扎实的基础工作、科学的业务指导、高效的工作效率之上,不是简单的下任务、分指标、等结果,要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将全行的战略目标和支行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业务创新直击痛点,营销策划承接地气,总部和支行同频共振,有效放大管理效能。

三是坚定服务导向。农商银行的总部既要抓管理,更要重服务。服务对象包括各级管理机构、客户和支行,要从全行高度坚守服务定位,避免功利导向、遇事推诿的不良现象,做到简单事立即办、复杂事限时办、特殊事紧急办,不断提升总部的服务水平。

加强人才管理

近年来,农商银行日益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但对标先进银行仍存在较大差距。当前,农商银行既要通过内选外聘实现总部人才“提档升级”,也应在制度建设、考核激励、人才培养等方面夯实基础,努力打好手中的“牌”,有效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一是实行绩效激励。农商银行应充分考虑贡献、职责、绩效等因素,不断完善薪酬绩效制度,为总部前、中、后台制定操作性强的绩效指标,以绩效为导向,调动总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潜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环境,满足经营发展需要。

二是健全考核机制。农商银行应结合实际探索总部员工考核机制,适时开展总行人员考核工作,根据考核结果和实际发展需要,对总部岗位进行优化整合,对总行人员进行合理调整,不断优化管理结构,实现人员合理流动,进而提升总部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更好地完成工作职能。

三是强化学习提升。农商银行应着重提升总部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通过帮带培养、实践学习、交流学习等机会,将总部人员打造为自身业务领域的行家里手,并结合个人意愿,制定规划发展路径,帮助员工达成个人目标,实现以高质量培养提升人员素质,以高素质人才提升工作效率。

构建执行文化

十年企业靠管理,百年企业靠文化。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农商银行既要继承发扬“背包精神”的“老传统”,又要与时俱进打造高效执行的“新文化”,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采取相应管理手段,让执行成为一种自觉,让高效的执行文化“落地生根”。

一是思想自觉,以责任为载体。农商银行应把工作任务、绩效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岗位、每一名员工,通过逐级压实工作责任、拧紧责任链条,进而达成思想自觉,有效推动业务开展。

二是行动自觉,以检查为推手。农商银行应对总部各部门的考核,往往偏重于业绩等“硬指标”,实行“终点管理”。提高总部执行的效能,还应加强过程管控,实行“节点管理”,明确列出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时间表”,以督导检查促进行动自觉,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

三是自觉协作,以结果为导向。随着农商银行经营业务的不断拓展,许多工作会涉及多个部门,如果缺乏协同一致的自觉性,容易产生配合“不到位”、落实“打折扣”的现象。农商银行应赋予牵头部门充分的“话语权”,要求配合部门保证时效完成分工任务,最终共同为结果负责,以工作结果为导向,营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氛围。

作者单位:长春发展农商银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