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6月07日 > 总第491期 > B7 > 新闻内容
农商银行应实施“五大工程” 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0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石安波

【农村金融时报】

2021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之年。农商银行要对标新时期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加大实体经济、普惠金融和民生金融领域服务力度,以创新为驱动优化提升业务发展和服务模式。

针对目前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农商银行应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强化实施金融兴业、绿色金融、信用增值、双基双联和金融惠民“五大工程”建设,提升业务发展与新发展格局的适配性。

实施金融兴业工程

当前,“三农”工作的重心已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壮大乡村产业、加大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以及发展现代种业、数字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这些都是农商银行下一阶段金融支农的主要着力点。农商银行应从如下几方面助力产业兴旺:

一是紧密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等关键领域,加大信贷资源倾斜力度。对接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量体裁衣制定适合“三农”需要的金融产品。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推动农业厂房(大棚)、圈舍和活体畜禽抵押、动产质押、仓单和应收账款质押、农业保单融资等信贷业务。

二是准确把握“三块地”、集体产权制度、集体林权制度等农村改革方向,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助力盘活农村资产资源融资权能,为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贡献金融力量。

三是以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加大对农业产业客户的支持力度,助力乡村产业体系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农商银行要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报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主体直连、信息直报、服务直通、共享共用,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与主体规范建设协同发展。

四是持续增加金融服务薄弱地区供给,优化线上线下服务渠道,进一步提升对边远地区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便利度,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重点突破边远村庄金融服务的瓶颈,把惠农金融服务站、农村金融联络点办成农商银行便民所、情感联络站。

实施绿色金融工程

农商银行要完善绿色信贷组织、管理等体系,把绿色金融做得更规范、更有效。

一是加强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对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实施信贷重点倾斜,探索“政府+银行+保险”有机农产品贷款。

二是加强与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及城投公司的合作,对接节水农业、厕所革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地下水保护与超采治理项目,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中长期信贷投放。

三是大力支持退耕还林。积极开展经济林经营权质押贷款,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林下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林下养殖、林下种植。

实施信用增值工程

农商银行要将诚信意识赋予农村文明建设之中,通过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和信用经营体评选,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信用信息服务农村经济主体融资功能,让守信光荣、信用有价得以实现。

一是开展区域诚信文化共建,完善金融知识宣传体系,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黑(失信)白(守信)名单”,对信用良好的客户在授信额度、期限、利率、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对不讲信用甚至逃废债务的客户加入黑名单,不予信贷支持或终止已有授信,实行失信惩戒。

二是稳步推进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村企业等经济主体电子信用档案建设,多渠道整合社会信用信息,完善信用评价与共享机制,促进农村地区信息、信用、信贷联动。

三是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推广“三有三无”微贷技术。“三有”即有固定住所、有真实职业、有稳定收入;“三无”即无不良记录、无较多融资、无负面评价。

四是强化与农业担保公司的合作,助力银担贷进村入户。

实施双基联动工程

农商银行要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与村委会的基层党组织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合作,共同完成对农户的信用评级、信贷需求调查、金融业务推广、贷款“三查”等工作,缓解与农村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增加涉农信贷投放,提高金融扶贫精准度,更好地发挥村级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作用。

一是推广“村银共建”,派驻“金融村官”“金融辅导员”,建设“五站合一”村级金融服务工作站。

二是积极探索启动“党建+”“双基联动”金融服务模式,采取“基层支行+乡村基层党支部”的方式,建立金融助力普惠金融和脱贫攻坚的工作队。

三是将村服务站建在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厅,与农村基层党建相结合,打造“基层党建+就业扶贫+普惠金融”三位一体服务平台;构建“银行+党支部+政府”的普惠金融新模式,搭建起银政合作交流新平台,有效解决农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是开办“农村金融夜校”,广泛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服务活动,深入农村普及金融知识,有效解决农户金融知识匮乏问题;传授反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知识,守护好农民群众的钱袋子。

实施金融惠民工程

农商银行应继续发扬老农信人“挎包精神”,践行普惠金融,秉承“惠农助商、兴家利民”的经营理念,持续打造“城乡人民自己的银行”的经营品牌。

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搞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始终把“扶弱济贫”作为农商银行的初心,聚焦人均收入不高不稳的脱贫户和处于贫困边缘的农村低收入户,创新信贷产品,防止他们致贫、返贫。

二是以数字普惠金融为重点,提高农民群众的金融获得感。重点推广支付手段下乡、电子产品入户,在推广线上金融产品的运用的同时,强化线下金融服务的改善,增强老年人在金融服务方面的获得感,探索移动金融服务的开放和运用;成立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部,统筹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三是支持农村新业态发展,深化创业贷款的支持力度和深度,支持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青年大学生、退役军人回乡创业。

四是落实“六稳”“六保”,持续减费让利,深化惠民利企。进一步完善利率市场定价制度,向内挖潜。

五是加大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力度,畅通消费者投诉的处理渠道,构建农村地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作者为湖北老河口农商银行董事长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