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杨怡明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了福建银保监局、深圳银保监局、西藏银保监局辖区内绿色金融建设的相关情况。
福建:三方面推动绿色金融纵深发展
福建是全国首批建设试点的生态省之一、全国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福建银保监局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立足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先发优势,以绿色金融着墨福建山水,助力福建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福建银保监局局长丛林在最近召开的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道。
丛林从三方面具体介绍了福建银保监局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举措:
一是突出监管引领,着力完善绿色金融工作体系。丛林指出,近年来,福建银保监局不断加强机制建设,建立了绿色金融发展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出台支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行动计划,制定区域性绿色金融监测指标体系,指导金融机构加快绿色发展转型。
“‘十四五’期间,我们力争辖区内绿色融资余额整体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绿色融资余额占各项贷款比重每年提升幅度不低于1个百分点。”丛林表示,截至一季度末,福建银保监局辖区内绿色融资余额2650亿元,较年初增长了7.2%。
二是坚持目标导向,着力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任务。丛林称,围绕“30·60”目标,福建银保监局着手绘制福建绿色金融监管路线图,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固碳”“减碳”“零碳”主线,全面加强“碳足迹”管理。
在“固碳”方面,福建银保监局重点支持山林湖田草生态抚育,以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为导向,创新林业金融产品。截至一季度末,福建银保监局辖区林业贷款余额达187亿元。
在“减碳”方面,福建银保监局重点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督促银行业机构落实环保不过关“一票否决制”,积极推动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在“零碳”方面,福建银保监局重点支持新能源生产消费。据介绍,截至一季度末,福建银保监局辖区内新能源产业贷款余额78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6个百分点。
三是聚焦改革创新,着力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新路。丛林表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落地福建以来,该辖区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探索实践,逐步积累绿色金融发展经验。辖区银行业机构配合财政部门发起设立了规模200亿元的福建省技改基金,主要投向三钢闽光、福耀玻璃等民营企业重点技改项目,帮助企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辖区保险机构推行“环境污染责任险+第三方环保体检”模式,每年为投保企业开展环保体检,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推动有效整改。2020年,辖区保险机构共为787家企业提供环境风险保障约10亿元。
深圳:引导辖内金融机构支持绿色金融
深圳既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也是绿色发展的先行者。
近年来,深圳银保监局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截至去年末,该局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到3488亿元,同比增长16.8%,较各项贷款增速高出2.6个百分点。其中,支持小微绿色企业、绿色项目的再贴现绿色通道“绿票通”,目前累计办理401笔,金额约14亿元。
深圳银保监局局长张利星表示,上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地方政府的顶层设计、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以及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
深圳银保监局建立了多维度、全覆盖的区域特色统计制度,将统计内容由表内信贷扩展到为绿色产业融资的全部表内外科目,将填报对象由主要商业银行扩展到全部信贷类金融机构,并将绿色信贷及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纳入法人机构公司治理评估及监管评级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履行环境与社会责任。
同时,深圳银保监局推动绿色保险先行先试,推出全国首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并作为全国巨灾保险首个试点城市,率先搭建政府救助、巨灾基金和个人巨灾保险“三位一体”的巨灾保险体系。
此外,深圳银保监局注重搭建共享平台,与市人居环境委合作建立环境强制责任保险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数据报送、统计、分析、查询等功能,定期汇总发布相关信息,有效解决企业及项目污染情况识别难题,降低绿色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市地方金融局牵头协调银行、保险、租赁等金融机构及环境检测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发起成立绿色金融协会,共享绿色金融信息资源,为协调推动绿色金融提供组织保障。
深圳银保监局辖内金融机构纷纷完善制度流程,加大绿色金融支持。
例如,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等多家机构设置了绿色金融部、组建了绿色金融团队或成立了绿色支行,推进绿色金融专业化经营;浦发银行深圳分行对环境和社会风险重点监测企业实施名单制管理,兴业、江苏银行等机构在项目融资中综合评估环境和社会影响;招商银行深圳分行等机构运用绩效考评,将绿色信贷及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纳入风险管理基础评价和绩效考核;平安集团针对绿色保险和绿色信贷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构建了ESG责任投资体系,把可持续发展理念植入公司治理经营策略之中。
针对下一步计划,张利星表示,该局将继续深化绿色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绿色金融外部激励与引导机制,加快推进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西藏:推进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区建设
青藏高原素有“亚洲水塔”之称,亚洲很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都是青藏高原。
西藏银保监局局长向恒在最近召开的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西藏银保监局优化完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提高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全力支持构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取得了良好成效。
向恒表示,西藏银保监局不断完善绿色金融监管政策体系,加强规划引领和窗口指导,提升政策传导和监管督导成效,出台专门指导意见,明确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扶持政策、重点领域、统计数据等工作要求,确保绿色信贷同比增速高于各项贷款,绿色信贷占比逐年提升,绿色保险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在助建清洁可再生资源示范区方面,西藏银保监局立足西藏清洁能源资源优势,综合考虑国家战略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等综合因素,建立清洁能源重点项目和企业清单,实行更加优惠的贷款利率,合理确定融资期限,全力支持雅江中上游及澜沧江上游水电开发、光伏电站建设等重大清洁能源项目,努力打造以水力发电为主体,光伏、地热、风电、光热等新能源为一体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区。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西藏银保监局辖内金融机构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项目融资余额616亿元,占辖内绿色融资余额比例为79%。近3年,西藏保险业为西藏水电建设项目累计提供风险保障129亿元。
针对下一步计划,向恒表示,为了更好地满足清洁能源开发建设项目的金融服务需求,西藏银保监局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创新推出绿色金融产品,根据项目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在符合监管规定并满足风险可控和商业持续前提下,推进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提供差异化的信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