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6月07日 > 总第491期 > A1 > 新闻内容
河南种业路更宽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0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田耿文

【农村金融时报】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

种业发展情况备受关注。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作为八大重点任务之一提出。

“自2000年《种子法》颁布后,我国种业及种子公司逐步走上自主研发育种,集‘育、繁、推’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道路。随着研发投入不断增大,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的申请、授权数量及通过审定的品种数量也不断上升。”一位从事种业研究的业内人士表示。 近日,本报记者前往豫北地区的小麦制种基地进行采访,探寻河南种业发展情况。

种业发展良性循环

记者走进河南省辉县市豫北种业有限公司的种子展示厅,被眼前种类繁多的小麦品种所震撼,若不经仔细辨认,根本看不出不同品种间细微的差别。

“郑品优9号”小麦种子观摩会

“我们公司目前主要以小麦种子生产加工销售以及优质小麦产业化发展为主,是新乡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在科研方面,主要和河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学院等高校合作,目前主推的小麦品种有‘西农100’‘郑品优9号’‘河大518’‘师栾02-1’等。”常年跟种业打交道的公司总经理张灿益告诉记者。

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省,同时也是种业大省和调出大省。小麦常年制种面积430万亩,年产小麦种子18亿公斤以上,除满足本省需求外,每年还向省外调5亿公斤左右。河南制种基地主要在河南北部地区,如新乡、焦作、安阳、濮阳、鹤壁等地。

“豫北地区属于黄河灌区,土地平整,土壤比较肥沃,气候适宜,小麦收割时期雨水少,麦子质量有保证,饱满度好,色泽鲜亮;加上国家大力发展标准农田建设适宜规模化生产,这里成为重要的小麦制种基地。”张灿益介绍。

“西农100”制种基地

以新乡辉县市为例,这里是国家小麦种子繁育基地,目前已连续三年成功申报并实施了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辉县市所产种子主要销往湖北、陕西、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河南各地,销售种子订单量每年大概在1亿公斤左右。

近年来,辉县市着力推进优质专用小麦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通过政策对优质小麦种植的大力扶持,以及市场价格的影响,鼓励农民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如今,农民规模化、单品种种植优质专用小麦的积极性明显高涨。种子企业采取土地流转或托管等方式进行种子繁育,并与种植户搞好小麦种子产销对接、订单生产,实现“种的出来、卖的顺畅、效益优良”。

记者了解到,由于小麦种子价格优于商品小麦价格,亩均增收效益150-200元,种子企业、小麦种植户效益也相应得到显著提升,发展种业还可实现农企共赢的良性循环格局。

“我们是种业大省,但还不是种业强省。”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雷振生说,要加快培养一批种业龙头企业,探索科企深度融合,实现育繁推一体化,在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上持续发力,强化种质资源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助力河南种业由大变强。

现代种业提质增效

记者获悉,制种对自然条件、生产技术等要求较高,面临风险也较大。由于在小麦制种过程中,易受多种自然灾害与病虫害影响,易生黑胚、穗上发芽、籽粒干瘪等生产风险,造成种子净度、发芽率、饱满度等品质下降。普通种植保险不能保障这些损失,需要专属制种保险产品。

为完善种业生产风险分散机制,小麦制种保险应运而生。今年2月,河南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实施《河南省小麦制种保险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小麦制种保险采取试点先行,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全省推广。试点期限暂定为2021-2022年,为期2年。试点地区为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等3个省辖市,温县、滑县等2个财政直管县。并对保险责任范围、试点险种的保费补贴比例等进行细化。规定小麦制种保险每亩保险金额为1000元,费率5%,每亩保险费50元。

“种业发展可从多方面探索,可以设立专项资金,对企业择优扶持,加强科研扶持,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进一步加大种子市场监管力度维护种子知识产权。”张灿益介绍。

“从传统育种到生物育种,育种界走了很长的路。如今,我们能够利用分子生物学发掘小麦优良基因,并运用分子标记技术有针对性培育多类型小麦品种。”雷振生说。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中央财政已开始倾斜支持种业发展,今年,中央财政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为重点,鼓励152个制种基地县提升基地现代化水平。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最大科技生产力,是种业生存发展的命脉和基石。种子必须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要有自主知识产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西农100”育种人刘曙东向记者介绍,要重点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良种繁育基地,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比如,农作物种业要重点提升种子产地加工仓储能力,水产种业重点提升良种繁育能力,确保农业用种安全,为农业提质增效奠定基础。

“随着优良品种更新换代,栽培技术也不断发展,相信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大型龙头种子企业会越来越多,竞争力也会越来越强。随着种子科研发展,会涌现出更多品质好、产量高的新品种,及安全高效的栽设技术,把我们的口粮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刘曙东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