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礼富 马芳
【农村金融时报】
中间业务是指银行凭借其信誉、资金、技术、人力、信息网络和机构网点以及与社会经济联系面广等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身资金,为社会公众提供各式各样的资产负债业务以外的金融服务,并从中收取一定手续费收入的经济行为。
中间业务具有成本低、收益高、风险低等特点,既能以中介的身份介入为众多的客户提供多方面服务,又可以为银行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是银行改善收入结构、增强盈利能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中小农村金融机构传统的盈利方式受到挑战,获利空间变小。为此,农商银行应加速推进中间业务发展,寻找新的盈利渠道。
农商银行中间业务现状
受多种因素影响,农商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仍较滞后,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认识不足,中间业务主体不明确。农商银行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从中获取利差为主要盈利方式,中间业务多以“边缘业务”身份出现,对其没有足够重视。一些农商银行没有意识到发展中间业务可作为实现资产多元化、增加收益、防化风险的有效手段,导致目前农商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步伐缓慢。
二是硬件落后,中间业务基础不牢固。尽管目前农商银行已开通部分中间业务,但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硬件设施较为落后,业务系统较为繁琐,缺乏先进的机具设备布放,电子化建设步伐远远落后于大型商业银行。
三是人力资源匮乏,中间业务发展动力不足。农商银行专业人才较为缺乏,综合业务素质较强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在中间业务产品研发、创新等方面,难以满足客户的需要。
四是产品单一,中间业务竞争优势匮乏。目前农商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基本上都是传统业务的延伸,局限于简单的代理业务,品种较为单一,多为劳动密集型的产品。电子银行产品还停留在基础服务层面,咨询理财等知识密集型、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服务极度缺乏。在大型商业银行多渠道、多产品竞争环境下不占据任何优势。
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
农商银行中间业务品种、规模、水平、层次等方面都与其他商业银行有一些差距。因此,农商银行要分析中间业务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机遇,开阔思路,整合资源,加大创新力度,使中间业务发展迈向新轨道。
一是转变观念,完善机制。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农商银行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树立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齐驱并重的思想,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对不同金融服务品种的需求。首先,要将发展中间业务提升到重要工作中来,在经营管理机制上为中间业务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在工作措施上配备专业指导方法,规范业务流程,以技术人才作保障,积极建设中间业务长期发展战略。其次,要成立中间业务管理委员会,加大中间业务产品研发,有针对性地解决中间业务开发中的技术问题、市场营销问题、效益收入问题;要充分发挥中间业务管理委员会对中间业务创新用新的推动作用,及时对中间业务创新用新工作进行会诊,对营销新方法、推动新模式等进行研究、推广和督导。此外,要着力加强政策研究,密切关注汇率预期变动和利率预期变动对业务及客户的影响,密切关注新政策、新机制、新事物对当前业务的影响。对那些推出多年但成效不大的产品,要学习借鉴同业和系统先进兄弟行社好的做法和经验。
二是创新产品,开拓渠道。农商银行要不断整合和创新中间业务产品,挖掘有潜力、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品种,将公司业务、理财业务、国际业务、结算业务领域当作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最重要平台和突破口。中间业务品种要逐渐由低层次的代收代付类业务向理财、保险、代理咨询等高附加值业务发展。
三是加强联动,协同营销。农商银行应进一步加强公私联动、私私联动、中间业务与存贷款业务之间联动,实现协同营销、整合营销和交叉销售;推动个人金融业务与银行卡、电子银行、个贷等大个金业务的合作,提高产品渗透率;推动公司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合作,加大理财业务资产池中信贷产品的入池比例,提高推荐资产的收益水平;加强业务管理部门与产品销售部门的联动,紧密前后台联系,深入研究产品推动的衔接与传导,共同促进业务发展。
四是科技支撑,人才保障。农商银行应一方面强化科技支撑,为中间业务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有计划、针对性地加大设备投入,通过智慧柜台、智能网点建设搭建中间业务发展平台;通过完善网上商城,电商平台,大力拓展中间业务,畅通结算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开展金融超市,将特色产品融入特色业务中,开展互动营销,将积分融入产品销售中,通过积分换购,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另一方面,应加强人才保障。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挑选一批精通业务、善于钻研的人到中间业务岗位上来。
作者单位:吉林珲春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