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5月17日 > 总第488期 > B4 > 新闻内容
洱源农商银行 “贷”出生态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余连斌 通讯员 戴灿涛

【农村金融时报】

云南省洱源县右所镇大蒜以早熟、个大、鲜辣畅销国内外,当地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成为近年来发展的重点产业。

2018年,保护洱海、最大限度减少面源污染成为洱源转型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大蒜产业必须谋求新的发展之路。

带着几十年积累的大蒜种植技术和经验,右所镇的农户找到了一片新天地。

“现在,右所不能再种植大蒜了,祥云、宾川、鹤庆,以及丽江、楚雄、保山等这些地方,都有我们右所人去承包土地种植大蒜。”洱源县东湖农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但如果没有洱源农商行一直以来的资金支持,我们也走不出去。”

洱源农商银行充分发挥长期积累的人缘、地缘优势和洱源早已创建的信用县体系,运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贷免扶补”创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等信贷产品,每年安排5000至7000万元资金,用于大力支持右所农民“走出去”承包土地种植大蒜。

同时,该行还倾斜信贷资源,大力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收购、冷藏、运销大蒜“闯市场”,巩固右所大蒜市场地位,解决了大蒜产业发展全链条的资金需求。

“右所大蒜交易集散地每天停放七八十辆货车,大蒜交易量约500吨。”东湖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尹银妹介绍,去年该公司在农商银行400万元贷款支持下,在祥云、鹤庆承包土地种植大蒜500亩,年加工销售3000多吨,支付农民工工资达200多万元,助力大蒜产业增效、农户增收。

永安村村民李江凤说:“我在蒜场分拣大蒜两个多月了,一天可以挣近300元。”

大蒜经纪人管跃荣说:“我在农商行贷款30万元,在祥云承包土地种植大蒜120亩,收益不错,还搞起小本生意购销大蒜,每天收购二三十吨,已经销了1000多吨,能收入20多万元。”

如今,右所镇大蒜种植面积从原来本土的2万多亩增加到向外租地4万多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了,洱源农商行业务也得到了持续稳健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