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郑长灵
【农村金融时报】
“十四五”开局之年,江西辖内农商银行业务发展实现首季“开门红”。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省农商银行资产总额突破1.1万亿元,存贷款总量超过1.6万亿元。其中,各项存款余额较年初净增89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净增405亿元,主要业务实现两位数增长。
这份“成绩单”是自2004年以来,全省农商银行取得的最好首季“开门红”。
深耕“三农”
加大乡村振兴金融供给
今年,为保障全省粮食安全生产,全省农商银行单列信贷计划,加大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种植的涉农信贷投放,累计投放255亿元春耕备耕贷款,支持了94.4万户涉农主体,全力保障春季农业生产。
截至3月末,全省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3382亿元,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218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4.7亿元,增幅7.6%。
“‘十四五’时期,全省农商银行还将持续加大乡村振兴金融供给,计划五年累计发放1万亿元乡村振兴贷款,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打好种业翻身仗、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等农业农村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做到资源优先安排、贷款优先发放、服务优先满足。”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有关负责人说。
坚守本分
让更多信贷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作为“金融赣军”的主力军,全省农商银行一季度累计发放各项贷款1911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354亿元,更多信贷资源流向了助力乡村振兴及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当中。
在增加信贷供给的同时,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引导全省农商银行,抓好央行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落实,合理推进减费让利,助力融资环境改善,支持“六稳”“六保”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按照“能延尽延、能信尽信、能长尽长”的原则,全省农商银行延续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清理不必要“通道”环节。截至3月末,全省农商银行实施延期还本付息5786户,涉及贷款金额115.5亿元;信用贷款余额1456亿元、占比20.9%,中长期贷款余额2691.6亿元、占比38.6%。
同时,全省农商银行降低贷款利率,为企业提供低成本、普惠性的资金支持,今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0.13个百分点,为普惠型小微企业节约融资成本7500万元。
创新驱动
让市场主体有获得感
全省农商银行业务稳健发展的背后,创新是最大的驱动力。
近年来,全省农商银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以金融科技创新加快产品、服务、渠道创新升级,推广线上“云服务”平台、智能客服平台,并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电子凭证等新技术,实现柜面业务全流程无纸化办理,智能柜台网点覆盖率达到91%,电子业务替代率达94%。
金融服务好不好,市场主体最有感受。
以往,客户到农商银行贷款都要去营业网点交资料、填表格、等审批,如今,客户办理小额贷款“不用跑”“不用等”,只需下载农商银行手机银行App,自助选择办理“百福快贷”“百福个商e贷”“百福财园个商e贷”等贷款产品,无需抵押和担保,系统自动审批授信额度,资金快速到账,有效满足了家庭消费、个体创业等资金需求。目前,全省农商银行已有近九成个人贷款通过线上渠道发放。
据了解,今年,全省农商银行正积极推动供应链融资业务,一体推进百福生活圈、“村村通”便民服务站和移动支付便民服务,大力支持赣州、吉安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致力为客户提供更安全、便捷、优质、高效的现代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