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4月19日 > 总第486期 > B3 > 新闻内容
泉州农商银行 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郑长灵 通讯员 庄建华

【农村金融时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农村金融机构的时代命题。

福建泉州农商银行以“支农支小”为市场定位,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注入“三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量身定贷 让乡村振兴活力更新

“眼看左邻右舍一幢幢漂亮房子拔地而起,而自己盖了好几年的房子还是毛坯房。”长期风吹日晒、雨水冲刷,自己的房子看上去老旧不堪,与两边新房形成鲜明对比,这让永春县呈祥乡村民黄先生心有不甘。

2月7日,泉州农商银行“福农·裸房贷”产品在永春县正式发布,泉州农商银行永春县支行现场为黄先生办理了此贷款。成为全村第一个以信用方式拿到装修资金的农户,黄先生心里乐滋滋的,“可以按揭每个月还一点,今年过年就让全家人住上新房,是泉州农商银行实现了我住新家的愿望。”

作为新时代农村金融主力军,泉州农商银行发挥网点覆盖广、科技赋能强、资金渠道宽、经营有特色等优势,设立“美丽乡村”“裸房整治”“产业升级”“现代农业”“乡村旅游”“青年创业”“妇女创业”等专项信贷资金,全力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截至3月末,泉州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57.20亿元,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46.62亿元。

科技赋能 让普惠金融潜力更深

自2019年以来,泉州农商银行紧盯“从传统线下服务为主升级到线下线上并举,与金融机构共同为中小微企业构建‘纯信用、线上化、个性化’客户服务模式”的监管导向,以服务“两客”(客户、客户经理)为核心,借助科技赋能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

在“产品标准化、办贷无纸化、风控数据化、审批自动化、营销网络化、尽职免责化”小额标准贷服务模式基础上,泉州农商银行借助“非接触式金融服务”渠道,进一步升级成纯信用、纯线上、当天受理当天放款的小额标准贷线上化办贷模式。截至3月末,已办理小额标准贷授信11.01万户,授信金额147.54亿元。

同时,泉州农商银行还结合乡村资源禀赋特点,因地制宜对“福农”“福林”“福海”“福商”“福工”等信贷产品进行创新。

具体而言,该行创新推出“企税宝·小微征信贷”,“以税换贷”帮助纳税人信用资产变现;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和“巾帼脱贫攻坚行动”,推广“巧妇贷”;为解决农村青年创业群体融资难问题,推广“创保贷”等,让农村各类群体以更优惠条件和便捷方式获得信贷扶持。

截至3月末,泉州农商银行首期推广的“五福”4个系列10款产品,已累计授信5.77万户、金额31.41亿元,用信4.23万户、金额22.62亿元。

信用致富 让支农支小定力更足

泉州市泉港区惠屿巾帼海藻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是福建省重点巾帼示范基地。

去年,鲍鱼滞销的情景,让负责人肖贤梅至今还心有余悸。“幸好去年泉州农商银行及时给我们合作社的创业妇女办理了无还本续贷,其他社员也办理了成功宝,缓解了资金问题。”肖贤梅感慨万千,“现在,鲍鱼马上进入销售旺季,在前段时间海上惠屿‘鲍’福助农”线上直播活动中,泉州农商银行现场又为合作社提供抗疫助农授信1亿元,有资金助力,今年我们信心十足。”

在当地政府、人行、银保监等部门多方联动下,泉州农商银行泉港支行致力于打造惠屿村信用脱贫样本。2013年,惠屿岛被评为福建农信系统首个“金牌信用村”。

多年来,在泉州农商银行支持下,该岛村从单一牡蛎养殖发展到多元化海产品养殖的泉港沿海养殖第一村,从一个穷村子蜕变成人均收入10年翻20倍的“幸福村”。去年,泉州农商银行升级惠屿岛农村信用体系管理模式、服务模式、融资模式,授予惠屿岛“金牌信用岛”称号。

更值得一提的是,“惠屿岛信用”不仅实现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民房变民宿,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加快了惠屿村集体股份制改革的步伐,也形成了一套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

下阶段,泉州农商银行将继续践行“服务‘三农’、助力小微、造福民生”理念,进一步加大数字普惠金融探索和推广力度,增强支农惠农服务的深度和厚度,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