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4月05日 > 总第484期 > B3 > 新闻内容
建阳联社 为科技特派员插上金融“翅膀”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陈衍水 通讯员 刘虹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福建建阳联社始终坚持在资源配置、综合服务、金融创新上优先支持科技特派员服务的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融智、融资、桥梁的作用,串起“产业+技术+金融”发展链条。

该联社先后创新“绿色食品·葡萄贷”“绿色食品·吊瓜贷”“绿色食品·淮山贷”等特色绿色信贷产品,累计对省级科技特派员对接服务的35个产业项目发放6880万元信贷资金,为30名科技特派员提供360万元的金融服务。

“点对点” 精准对接

“科技特派员和信用社对我一如既往的支持,是这次扩大发展的底气。”春耕时节,麻沙镇鲜美果蔬农场场主刘某正在刚刚流转的70余亩的葡萄地上挥汗如雨。

麻沙镇水南村的葡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目前种植面积达2800亩。作为水南村最早种植葡萄的农户之一,刘某创业之初,缺乏启动资金。针对水南村葡萄这一绿色产业,建阳联社以水南村作为首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为契机,结合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的保障,特别推出了“绿色食品·葡萄贷”,给予其20万元的信用贷款作为启动资金,租用60亩的土地种植“夏黑”“美人指”等品种,打破了原先巨峰葡萄一枝独秀的传统格局,丰富了葡萄品种。

“在农业上我虽然有一点经验,但是随着农业科技的日新月异,我还是个初学者。”刘某说道。今年以来,他与另外三个合作伙伴新流转了76亩的土地,准备扩大产业规模,种植“晴王”等高端葡萄。了解这一情况后,建阳联社主动对接农场的科技特派员,双方联手同步进行实地考察,不仅解决技术壁垒问题,还加大信贷支持,仅用3个工作日就将纯信用、低利率的190万元“绿色食品·葡萄贷”发放至农场账户上。

“手牵手” 共同致富

近年来,建阳联社始终把乡村振兴作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加强与科技特派员的紧密联系,实行“手牵手”的服务模式,畅通农村经济内循环,为助力乡村人才发展、做好乡村金融服务积蓄动能。

崇雒乡安然家庭农场的桃子种植户吴某近年来不断研究桃树种植技术,建阳联社和省级科技特派员金光“手牵手”,一同为农场发展“问诊、把脉”,提供科技与金融支持。

南方鲜食桃的市场空间巨大,前景看好。但是南方桃品种选育滞后,缺少短低温品种,许多原有的桃产区因为暖冬的影响欠产绝收,面积急剧萎缩。金光科技特派员组织了多学科的科技特派员团队,与农场合作从“湖景玉露”中选育出适应性更好、品质更优的变异单株“照玲玉露”,为南方鲜食桃的发展打下基础,使南方桃的生产技术迈上新的台阶。

为推广该项技术,填补我国南方桃品种的空白,建阳联社主动作为,通过省农业担保公司给该户增信,追加授信50万元,帮助该农场建立了100亩“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示范基地”。同时,建阳联社还充分发挥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融合作用。不仅帮助农场优惠购入上游鸡场的生物化肥,实现品质提升,产量增收,还通过“众创智谷”直播平台、“福e购”平台和闽北物流集散中心等力量,帮助其扩大销售和运输渠道,实现安然家庭农场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之梦。

“心贴心” 定制服务

为解决辖内科技特派员创办、领办或所服务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阳联社为当地科技特派员定制了“科特派产业贷”,助力科技特派员实现“领航梦”。

建阳联社与当地13个乡镇(街道)和28个区直有关部门、国资集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包括联社理事长在内的57名优秀骨干选派到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担任金融助理,下沉重心,不断加大政策宣传,精准入户对接,提供金融服务。

下村入户、走访调查是金融助理周龙工作中的平常事,开通水南村党员信用直通站,打造“党员先锋贷”是周龙在区委组织部、联社党委领导下发挥党员致富引路人的具体措施之一,把党员的星级与党员的借贷额度相挂钩,让“好党员”得到实实在在的优质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建阳联社已新增贷款1.7亿元,增幅4.62%,新增贷款中85%以上均为涉农、小微企业贷款,受益群众达1200户。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