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孙金霞
【农村金融时报】
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
一直以来,农发行坚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支持现代种业发展。近日,银保监会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农发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钱文挥在会上表示,农发行将把支持打好种业翻身仗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认真贯彻落实种业各项战略部署,聚焦种业自主科技创新,大力支持龙头种子企业,支持种业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积极探索种业模式创新,全力支持打好种业翻身仗。今年以来,农发行瞄准种业短板,投放贷款63亿元积极支持发展现代种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种子库建设、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等。
据钱文挥介绍,农发行深刻意识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种业创新,近15年来持续加大对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亚种业”)的支持力度,贷款金额由2006年的2000万元增至目前的1.95亿元。
“农发行支持企业建立现代种业研发中心,建成后承担了多个国家、省、市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等。现在,东亚种业的研发中心在全国率先步入现代工厂化育种新阶段,被评为‘生物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主要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这和农发行稳定持续的金融支持密不可分。”钱文挥说。
同时,农发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职能作用,支持该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自2006年建立信贷关系以来,农发行贷款占该企业累计对外融资总额的70%以上,帮助企业实现经营规模、收入效益、行业地位的飞跃。企业育种面积从3万亩增长到8万亩;种子品类由150个增长至928个;种子加工量从1.2万吨增长到4万吨;销售量由原来的1万吨增长到3万吨,峰值达5万吨,年销售额稳定在4亿元左右;资产规模由2006年初的5亿元增长到2020年末的15亿元;经营范围覆盖全国粮食主产区,成为全国育种行业骨干企业。
据记者了解,2020年疫情期间,东亚种业的生产经营受到很大冲击,加上销售款结算滞后、运输成本上升等情况,企业经营面临严峻考验。
农发行在疫情期间制定企业融资纾困方案,通过增加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提高贷款审批效率等措施,先后两次向企业投放贷款共计1.95亿元,并主动下调利率,为企业节省融资成本近400万元,帮助企业平稳渡过危机。
支持东亚种业是农发行支持打好种业翻身仗的案例之一。
2020年,农发行累计发放支持种业相关贷款26.39亿元,主要支持高效制繁种、种子精深加工、农作物育种等现代种业关键技术成果转化领域;支持龙头种子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种业产业园、国家种质资源库等产业集群建设等。基金方面,截至2020年底,农发行投资的现代种业发展基金累计投资金额18.34亿元,所投企业服务全国35%的小麦、30%的水稻、20%的玉米种植面积。农发行通过“投贷结合”方式,在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推进育种技术产业化应用、支持种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资种业、保障国家种业安全方面发挥了政策性金融支持引领的重要作用。
今年,农发行将会持续支持现代种业发展,助力种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共同为做强“中国种”和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