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3月29日 > 总第483期 > A2 > 新闻内容
助力乡村振兴 需要金融机构全员出动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金融时报】

乡村振兴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推进和实施的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资金需求,这既需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投入力度,也需要金融机构积极参与。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提升生产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金融资本的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可以事半功倍。我国广大农村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各种自然资源,但是很长时间以来,因为金融资源相对匮乏,导致有些地域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因此,各类金融机构应在支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创新农村消费金融服务等众多方面加大信贷、人员、科技的投入力度。

长期以来,农信系统一直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重要金融纽带,在农村长期发挥着独特的优势。他们与乡村振兴战略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因此,农信系统理应继续充分发挥中小银行的地缘、人缘优势,完善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渠道,将有效化解农村市场主体融资难问题,成为乡村振兴重要的金融力量。

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农信系统自身的实力与推进乡村振兴所需的金融支持还存在许多不匹配的问题,如抗风险能力差,涉农贷款周期长、风险大,深入农村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人员不足等方面,给农信系统服务“三农”带来不小的压力。农信系统在数字化建设、大数据运用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方面,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也存在自身完善的过程。推进乡村振兴还需要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其中。

长期以来,部分大中型商业银行更倾向将资金和资源投放到发达地区和城市人流集中区域,这也是基础的金融服务投资不足、资源配置不平衡等问题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严重的原因之一。

大中型银行应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加强组织领导,运用金融科技赋能,创新融资产品与服务模式,为乡村提供特色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不断强化大数据、云计算、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在农村的运用,积极推进金融科技项目转化,运用科技手段赋能实现农村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惠民利企;要着力提升区域、涉农等领域金融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力推广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线上银行、移动银行等金融渠道的服务;着力运用数字化技术改造现有的渠道、信贷、存款、营销、风控、运营体系。

与大中型商业银行相似,政策性银行在农村同样缺少网点。其可以通过资金转贷款业务将资金投入到乡村振兴领域。同时,要限定资金用途、转贷利率,以便资金更精准、有效到达农村。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