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忠华
【农村金融时报】
数字经济、数字金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字金融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无接触式贷款调查、审核等数字化的贷款投放模式,加速了贷款投放的效率,缓解了一些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的资金需求,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证明了数字金融发展,是推动金融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金融不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也能促进金融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在看到数字金融发展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个人信息泄露安全的短板。有些行业的从业人员违法倒卖个人信息,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虽然一些违法人员被依法惩治,但金融消费者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导致“被打扰”,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为此,在快速发展的数字化金融时代,保护好个人金融信息意义深远,相关部门应各司其职。
首先,应发挥监管部门的职能作用。监管部门应充分发挥其职能,公开个人信息泄露安全保护举报电话、网络平台等,从多渠道获得个人信息泄露举报信息,会同执法部门以从快、从严、从重的方式,打击个人金融信息泄露行为。对出现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的金融单位,要加大单位的处罚和高管的责任追究力度,对当事者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从严追究法律责任,并清除出金融队伍,确保金融队伍的纯洁性。同时要依法出台相关个人信息保护法规条款,依法约束从业者对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行为。
其次,金融机构要强化个人信息保护责任。一方面,要强化法制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从职业道德、个人品质教育、政治思想觉悟等多个环节入手,提高从业者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阻断制造个人信息泄露的不良行为。另一方面,要强化内部人员配置,在关键岗位,选配素质高的人上岗。人员配置需要思想品质好、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过硬的人担任。用人员的优化管理和配置,解决信息泄露难题。
此外,应提高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金融机构在做好客户信息内部保护的同时,要做好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宣传工作,让金融消费者提高自我信息保护意识,不要随意在网站和链接上填写个人信息、银行卡号等金融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单位、消费者的共同努力,只有共同携手,才能有效规避信息泄露带来的风险。
作者单位:山东巨野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