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松 通讯员 周士凯
【农村金融时报】
添加饲料、清扫圈舍、收鹌鹑蛋……
在河南省修武县五里源乡西板桥村,村民赵臣霞一大早就来到养殖场里照料鹌鹑。
在赵臣霞的鹌鹑养殖场,一只只圆滚滚、灰褐斑纹相间的鹌鹑从养殖笼的栅栏里伸出小脑袋,“啾啾”叫着争相觅食,养殖笼下方的蛋槽中是一颗颗饱满的鹌鹑蛋,这是赵臣霞家的致富“金蛋蛋”。
赵臣霞约五十来岁,养殖场里的一套活计干起来手脚麻利,挥动铲子几出几进,鹌鹑笼下的地面就被清理得一干二净。
赵臣霞之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早逝,她靠种着一亩多的薄田和跟着包工队打零工赚钱,日子一直过得很辛苦。
2019年初,赵臣霞在村头租了一块场地,养起了鹌鹑。经过一年的不断摸索,她的养殖技术日渐成熟。
去年初,她满怀信心地购进2.5万羽鹌鹑,准备扩大规模大干一场。谁料想赶上了新冠疫情,不仅鹌鹑蛋的销售成了难题,还连带着搭进去一大笔饲料钱,养殖场资金周转困难,一度陷入困境。
去年9月,修武农商银行五里源支行的工作人员在“金融+扶贫”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赵臣霞的情况后,仅用两天时间,就为其办理了5万元的金燕小额扶贫贷款。
有了资金,赵臣霞对老鹌鹑进行淘汰,新购进2.2万羽鹌鹑。她每天起早贪黑,以养殖房为家,还向其他养殖户悉心请教技术。现在养殖场共有2万多羽鹌鹑,每天平均产蛋量约400斤。
“没有资金,就买不了鹌鹑苗和饲料。幸好农商银行的贷款支持,让养殖场可以继续运转。现在鹌鹑蛋价格好,五块五一斤,这一茬鹌鹑能盈利三四万元呢!”今年春节前夕,客户经理来到养殖场进行贷后回访,听了赵臣霞的一番话,一直关注养殖场发展的客户经理樊建国对其竖起了大拇指。
多年来,修武农商银行通过制订实施专门制度、与村两委对接、定时走访等举措,以优质服务扎实做好评级授信、农户信贷发放等工作,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