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1月25日 > 总第476期 > A2 > 新闻内容
农发行河北分行 金融助力“空心村”治理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孙金霞 通讯员 刘希哲 王聪 宋贵

【农村金融时报】

河北省沽源县九连镇“空心村”治理顺利进行,离不开农发行河北省分行的信贷投放。

农发行河北省分行认真落实中央部署,结合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空心村”治理工作总体方案,聚焦乡村振兴,加大信贷投放。

2020年以来,该分行累放包括“空心村”治理在内的各类服务乡村振兴贷款475亿元,同比多放23亿元。

破解“空心村”治理瓶颈

九连城镇地处沽源县最西端,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连城遗址”而得名,全镇面积322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69个自然村,总人口2.17万人。

随着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沽源县农村人口外流日益严重,常住人口明显减少,“空心村”问题日趋严重,许多村庄房屋空置、宅基地闲置。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制约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九连镇“空心村”治理工程如约进行。

据记者了解,九连镇“空心村”治理涉及26个行政村的32个自然村,安置区总投资6.2亿元,占地面积387亩,安置户数3130户。建设5层住宅楼房77栋,总建筑面积为26万平方米;配套设施建筑面积为4400平方米。

记者还了解到,“空心村”治理工作推进过程中,动力不足和缺乏资金是两个最主要的制约因素。“空心村”治理如果只注重改善搬迁农民的居住环境,不重视搬迁农民的生产方式,将会削减搬迁农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成本。

无法解决农民土地“如何种”的问题,就无法实现农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导致“空心村”老百姓搬迁动力不足,项目推进障碍重重。

传统的“空心村”治理项目,是典型的公益性项目,地方政府主导、财政投资实施,自身不产生现金流,市场主体不愿意参与或无法进入,而政府财力有限,会导致安置建设不能顺利实施,给老百姓的补偿资金“打白条”。

为了促进项目落地,农发行张家口分行结合自身信贷产品,会同沽源县政府研究融资方案,设计出了独特的“沽源模式”:政府通过市场化方式确定“空心村”治理实施主体,出台项目实施方案,明确“谁投资、谁受益”,并将项目产生的“节余土地指标收益”优先用于项目建设的市场化激励手段;引入市场主体进行项目设计,整理并流转近3万亩耕地进行规模化经营,补充项目建设及经营现金流,在不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的前提下,项目经营现金流“自求平衡”。通过市场化运作,形成“政府主导、农民受益、企业得利、金融支持”,政、民、企、银合作共赢的局面。

“沽源模式”有效破解了“空心村”治理项目的两大瓶颈:

一是保障了搬迁农民收入,从而提升农民搬迁意愿,增强项目落地的动力。复垦土地权属仍归农民,由项目企业集中流转经营,农民取得土地流转费用,同时可以成为项目企业的“产业工人”,获得雇工收入。

二是打造了产业基础,拓宽了项目收入来源,为项目实施提供保障。土地整理集并为进行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专业化企业可根据资源禀赋和当地重点规划,发展牧场种植、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现代农业等,通过创新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项目收益水平。

农发行沽源支行项目经理杜永健介绍:“沽源县空心村治理项目贷款投放后,不足2个月时间,涉及搬迁农民签约率即超过了80%。根据项目可研报告,本项目预计可建成规模化优质牧草基地3万亩,第3年即可产生每年4800万元的收入,第5年后收入可达每年7200万元。”

“以政府主导为前提,我行科学设计项目运作模式,引入市场化经营主体,为公益性较强的项目找到了充足的经营性收入来源,达到了‘政府想办、农民受益、企业得利’的根本目标,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发展。同时,我行用好国家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政策,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在准入条件、担保方式、贷款期限、利率优惠、贷款使用范围、行政许可手续和资本金筹措方式等方面,都做出了适度的探索创新,解决了项目主体融资瓶颈,政策性金融资金合规合法顺畅流入,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杜永健说。

“沽源模式”迅速在张家口市其他有‘空心村’治理资金缺口的县区得到应用。截至目前,农发行张家口分行已支持“空心村”治理项目7个,申请贷款42亿元,审批贷款36亿元,发放贷款12.46亿元,共计复垦面积25858亩,涉及乡镇37个,涉及户数20366户,涉及人口49650人,扶贫贷款帮扶户数10192户,帮扶贫困人口22020人。

创新信贷运营模式

“空心村”治理是推动脱贫攻坚、改善人居环境,实现搬迁农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重要基础。

根据河北省“空心村”治理工作总体方案,河北全省“空心村”治理任务为1073个,其中张家口市“空心村”治理任务为924个,占比86.11%。因此,解决张家口市“空心村”治理难题对河北全省同类治理工作将会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

为发挥好农业政策性金融作用,提高服务质效,农发行河北省分行以张家口市为样板,将沽源县作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空心村”治理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派出骨干信贷人员,研究制定支持“空心村”治理金融服务方案,明确“政府主导、企业运作、风险可控、闭环运行”的基本原则,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的前提下,就市场主体准入、资金使用范围、利率优惠、贷款期限设定、还款来源确定、担保方案优化和简化行政审核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与突破,为服务全省“空心村”治理趟出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为确保“空心村”治理合作模式顺利推开,农发行河北省分行坚持高层营销对接,与张家口市政府签署银证合作协议,并与各区县举办了政银企项目对接交流会,邀请60多家企业参加,搭建市场化“空心村”治理合作平台。

照此模式,该行在全省其他地市也陆续召开政银企对接交流会,精准对接项目需求,以点带面加大对全省“空心村”治理力度,有力推进了全省农村面貌改善。

同时,农发行河北省分行苦练内功,扎实提升政策性金融支持“空心村”治理的工作质量。

开通绿色通道,建立省市县三级行联合办贷模式,用好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实施优惠信贷政策,做到融资、融智、融商、融情“四融服务”。

建立协调机制,密切与地方党政和相关企业协作配合,明确专人,组成专班,及时沟通政策信息,共同探索模式创新,确保项目高效落地。

加强资金管理,设立“空心村”治理资金专户,建立资金使用监督机制,推动政银企财政资金和政策性资金有机结合,确保资金高效安全使用、闭环管理。

苦心经营结出累累硕果,农发行河北省分行支持“空心村”治理信贷业务迅速发展。短短一年时间,全行共审批“空心村”治理项目贷款42亿元,投放12.5亿元,惠及全省212个空心村、22700户、68100人,复垦耕地面积25800亩。扶贫贷款帮扶贫困户11020户,帮扶贫困人口29964人。

业务发展与持续创新并举,如在赤城县,农发行赤城县支行为政府融资融智,针对“空心村”治理过程中的问题,积极为政府出谋划策,帮助政府设计项目实施模式,将居住条件改善与后续产业支撑有机结合,将安置区建设、土地复垦和农作物种植产业深度融合,成功推出“空心村”治理与产业兴旺并举的“空心村”治理赤城模式,并在一个月内完成了5.6亿元贷款调查、审批工作,已经发放7665万元……

农发行河北省分行正以支持全省“空心村”治理的实际成效,为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