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1月18日 > 总第475期 > A8 > 新闻内容
农商银行要与时俱进创新金融模式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吴志毅 宋燕华

【农村金融时报】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农商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和责任越来越重要。

农商银行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在服务“三农”,支持当地新农村建设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金融的需求还有一些差距,比如经营理念相对陈旧、人才管理相对薄弱、服务手段相对落后、金融产品比较单一、信贷营销能力较差等等。这就要求农商银行要与时俱进,及时转变观念,根据“三农”需求,不断创新金融模式。

笔者认为,农商银行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工作进行创新:

一是创新金融工具。在金融竞争过程中,哪家的经营内容以及产品结构个性化更强,更能符合人们的需要,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因此,在研发金融产品时,应根据“三农”发展的新需要和新变化来制定。首先应做大做好小额信用贷款。对于那些符合条件的农户或者组织,可以通过开办高端服务、联保贷款以及评优授信等手段给其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帮助其切实发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带头作用;其次,应重视金融业务以及金融品种的创新,比如对于那些农业产业化的企业可以提供项目融资、订单贷款、票据贴现等多种融资手段。此外还应该重视中间业务的开拓,增加中间业务的比重。

二是创新支农举措。首先,应该不断增加信贷投入,确保资金能够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对于贷款对象灵活设置期限、额度等,尽量满足其需要;其次,应该抓大控小,保证支农的实际效益;最后,应该因势利导,做好结构调整,合理引导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是创新风险分散机制。在我国,农业属于弱势产业,风险比较大,这就需要努力探索风险分散机制,改变农村金融机构独自承担风险的现状,如建立小额农贷担保基金,由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一起出资补偿因自然灾害等导致的损失,以农户联保为基础,建立“三农”服务贷款担保机构。

四是创新经营理念。首先,农村商业银行应做到根据“三农”服务的实际经营方向,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的相关规律行事;在帮助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自身发展。其次,应做好三个转变:信贷支农应该转变为更大范围内的支农;将支持传统农民逐步转变成支持现代农民;将支持传统农村转变为支持现代农村。最后,还应做好三化建设,帮助农村实现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以及农民现代化。

五是创新用工制度。创新的基础是人才,而当前农商银行的劳资分配以及用人制度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人才培养以及使用造成了制约,这就要求农商银行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应做好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水平,改善人才结构。

六是创新激励机制。将人放在首要位置,建立合理的贷款激励约束制度,能够调动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应该鼓励员工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贷款营销,让农贷覆盖面更加广泛。对于不良贷款,应该对其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落实责任,以消除信贷人员的后顾之忧,让其愿意营销贷款也敢于放出贷款。这样农商银行的支农力度才能真正加大,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