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1月18日 > 总第475期 > A8 > 新闻内容
农商银行 需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倪利平 蒋燕

【农村金融时报】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非常活跃的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广大群众就业有重要贡献。

作为定位为支农支小的农商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是其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应看到部分中小企业的缺陷与不足,尤其是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产业转型,近阶段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停破产,导致农商银行不良贷款上升压力持续加大。除了正常的经营失败以外,一些中小企业的非正常发展更会给银行带来更大的损失。为有效防范化解上述贷款风险,农商银行应当主动加强风险管理,强化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一是加强企业信息的真实性核查与分析。除了核查基础材料信息以外,还要重点关注经营主要责任人的信用记录、从业经历、管理理念、风险偏好、发展战略等信息。对于股权关系较复杂的家族企业,要严格根据内控管理名单的要求进行关联核查。在贷前平行作业过程中,要充分做到依法合规、充分质疑、深入调查、科学印证,将核查情况如实反映在客户评级报告和项目评估报告中,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对于企业提供的抵押物或担保信息,要重点分析其稳定性和变现能力,严格控制抵质押率,依法合规办理抵质押手续,定期做好抵质押物重估工作。

二是读懂企业的财务数据,抽丝剥茧、去伪存真,掌握真实数据。近年来,中小企业粉饰财务报告的行为屡见不鲜,有些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因肆意篡改数据,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所以要结合资产的变现能力、非经常性损益的偶然因素等,对会计科目进行必要的调整分析。附注中如果出现了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应分析其变更的合理性和真实动机。要特别留意审计报告是否有保留意见,仔细阅读报告结论的说明段,关注强调事项对企业资信评价的影响。此外,还应当结合产品订单、纳税清单、银行流水、水电清单、法人及股东个人的资产等,从侧面了解、掌握更为真实的企业产销情况及经营业绩。

三是加强贷款担保链风险管理,加大对第二还款来源的风险调查。对于第三方连带责任担保单位,也要重视其经营分析和风险监控,了解其发展前景,避免担保形同虚设。对于抵(质)押物,首先要明确设定标准,避免因产权不明晰或无效抵押等原因造成无法追索受偿。其次要落实办理有效的登记手续和代保管制度,避免重复抵押。此外,抵押物设定还应避免担保金额与债权金额、抵押物登记期限与贷款期限不一致等问题。

四是坚持差别化定价,保持合理的信贷份额,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测算融资需求总量。对于其他银行已先行进入并且基本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应当保持冷静,不盲目跟进垒大户,避免出现中小企业融得大量资金,涉足高风险市场。要严格根据银保监相关文件精神,实施行业信贷政策差别化管理,坚决落实有保有压,选择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行业和企业,加大优先支持行业的资源配置,主动退出高风险贷款,使退出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比率化,避免企业对某一家银行的信贷依赖性过重,出现“企业绑架银行”的尴尬境地。

五是加强贷后管理,重视检查的深度和广度。信贷资产检查标准要规范统一,要有针对性,真正落实贷后“三查制度”的执行:首先应切实落实信贷资金使用管理,严防关联交易。强化关联企业的识别,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资金运作模式,了解资金的实际使用方。其次应测算企业实际资金需求,分析关联交易的公允性和合规性。核查交易背景真实性,通过合同、发票、税控清单三统一等手段,分析企业融资需求,防止其以小博大,以近博远。此外,进一步加强信贷资金流向管理,不定期核查支付凭证、资金流水清单,防止企业套现、挪用资金从事高危行业等经济活动。要按照信贷对象、贷款方式等差异,制定不同的管理方式和要求,着重对第一还款来源的持续性和可靠性,以及第二还款来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揭示风险并提出防范、化解的措施。

六是对于已经出现风险不良的企业,要迅速找准症结,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有序做好排摸调查工作,及时采取资金追索、追偿担保人、查封、处置抵押物、法律诉讼等措施。事件处置中也要根据发展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处置方案。同时要积极与政府、法院、上级行协调、沟通,妥善处理问题,最大限度保全银行资产。

总之,强化控制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能促进越来越多的企业诚信、合规经营,优化银行资金资源在中小企业群中合理配置,更好地支持广大中小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健康、有效、持续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