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1月11日 > 总第474期 > B8 > 新闻内容
酥饼香在岁月里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姚世清

【农村金融时报】

在我的家乡湖北钟祥,不论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有吃酥饼的喜好,常把酥饼当主食。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几碟腌咸菜、一盘炒青椒、几个酥饼、一碗凉米茶的标配,美味又解暑。

酥饼,因特制的饼酥而得名,通体金黄色,层次清晰,脆而不碎,油而不腻,香酥可口,回味绵长。酥饼是现代商家对它的称谓,而大多的家乡人,仍习惯称它酥粑粑。酥饼也好,酥粑粑也罢,在家乡人心中,它既是一味美食,也是一道风景。或近或远,每一个家乡人心中,都镌刻着一道印记,深深保留在岁月深处。

酥饼起源于何时,现已无史料可考。相传,在楚庄王问鼎中原时,率大军路过钟祥,曾在一农家吃到酥饼。因其既香酥,又耐饿,还便于携带,让楚庄王吃后难忘。于是,楚庄王讨得方法,如法炮制,在掌握制作技术后,便把酥饼确定为军士随身携带的军粮。

还有一种传说,说的是明朝初年,因战乱大迁徙时,一批移民从山西迁居到湖北钟祥,迁居的移民带来了这道面食,在岁月的更替中,融合了当地特色和饮食文化,并在钟祥得到改进和发展。

这些传说,已无从查起,只是家乡人口口相传的故事,是人们美好的想象,抑或是牵强的历史附会。

酥饼好吃,但制作工艺复杂,属于细活、慢活,并不是家家都有,人人会做。酥饼制作,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事先要准备好小麦面粉、食用油、苏打、食盐和砂糖。食用油可选择菜籽油和芝麻油,用什么油,用盐还是用糖,可根据人们不同的喜好来确定。

烤饼不仅费时,还得讲究一些技巧。先在土灶内点燃木柴,用木柴燃起的火焰烘烤吊起的铁锅盖,待火焰将吊锅盖烧热烧红烧透时,才将平底锅放到灶口上,然后,在平底锅内均匀涂抹上食用油,再把已成型的饼均匀摆在锅底,盖上烧红的吊锅盖,用灶膛燃尽火焰的木炭,文火加热四十分钟,一锅酥饼才可以出锅。

刚出锅的酥饼,香气四溢,酥脆可口,油而不腻,趁热尝上一口,那叫一个爽啊。

记忆中,在我的童年时代,家乡的每个小集镇,都会有不大不小的酥饼店。因物质普遍匮乏,酥饼不仅是最美味的食品,还是乡亲们走亲访友的礼品。那时候,一个酥饼只卖5分钱,但5分钱对于一个农家孩子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不过,我们这些半大的孩子,若是嘴馋想吃了,就到山上砍一担木柴,挑到酥饼店铺,用木柴换上一包酥饼,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和全家人一起分享,让味蕾得到一次满足。

岁月的流逝,时代的进步,乡村许多传统工艺早已冷清落寞了,酥饼店在家乡的乡村,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好在,在家乡的县城,还存留着几家店铺。只是,这些店铺的制作工艺变了,原有的土灶变成电烤箱了。烤出的酥饼却不再是儿时的味道了,这对我们这些吃着酥饼长大的一代人来说,或多或少,都是一种落寞、伤感和惆怅。

不久前,我随朋友到家乡最边远的山区小镇张集镇游玩时,在小镇的老街,偶遇了一家酥饼老店铺,这家店铺仍保留着传统的制作工艺。

近三十年来,我几乎到过家乡所有的乡村,能遇到这家传统的店铺,让我颇感意外。

这家店铺坐落在老街的一端,隐身于古色古香的街道中,若不是被店铺飘出的香味所诱惑而驻足停留,往往让人忽略它的存在。店铺内物品陈旧,颇有年代感,让一些闻香而来的行人,仿佛玩了一把时光穿越。

店铺的主人是一对年近七旬的夫妻,他们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就在这间自家祖屋里,长年累月做酥饼,一直坚守。

这对老夫妻告诉我,手工做酥饼出锅慢,产量少,他们每天只能做出五锅。还说,他们的儿子在钟祥市区开了一家大店铺,请了工人,采用现代生产工艺,全电子化操作,产量翻了好几倍,还注册了商标,印制了精美的包装盒,产品通过网上销售到全国各地,成为馈赠佳品。

我不由自主地拿起一块酥饼,细细品尝起来。这曼妙的脆香,在经过漫长岁月以后,没有丝毫改变,还是儿时的味道,顿时唤起我满满的乡愁,沉浸于对往昔的回忆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