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1月11日 > 总第474期 > A1 > 新闻内容
科技创新+金融助力 滋养大地五谷丰登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田耿文 黄力辉

【农村金融时报】

国家统计局2020年12月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同时,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52亿亩,比上年增加1056万亩,增长0.6%。粮食单产增加0.9公斤,增长0.2%。2020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都有所增加。

一系列数据增加的背后,与各地落实各项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分不开,同时也离不开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方面的飞速发展,以及涉农金融力量强有力的支持。

“2020年以来,我国从政策供给、科技供给、资源供给等方面采取了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夺取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科技推广 粮食稳产高产有保证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2020年粮食生产的一大亮点。这一年,中央安排867亿元资金新建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让更多农田具备了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依靠科技力量提高粮食产能是确保粮食丰收的关键。2020年,各地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全国粮食作物已实现良种全覆盖,智能化农机装备也正加快推广。

在拥有“绿色米都”之称的黑龙江省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无人驾驶插秧机、智能化叶龄诊断、智能化控制灌溉、无人驾驶收割机等智能设备齐全,该公司通过积极发展智慧农业,不断提升农业耕种管收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建三江七星农场运用高科技手段将5种颜色水稻组合栽植出的稻田画 黄力辉摄

2020年秋收时,建三江分公司胜利农场将无人作业模式应用在旱田收获机车上。“胜利农场旱田农业全过程无人作业农场示范区3000亩,相关的气象传感器、土壤传感器、水质传感器等传感设备在试验田实时采集数据,通过AI技术分析结果,指导农户科学生产。”胜利农场农业发展部副部长袁忠兴介绍。

“我们的数字农业平台具有农业生产作业规划、智能装备信息采集和环境因素、土壤肥力、作物生长监测等功能,并可以绘制每一阶段作物长势数据图,进而科学指导生产及田间管理。已在6个农场应用。”建三江分公司农业发展部部长李国俊说。

在云南,把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作为重点,通过科技手段不断提升土地耕作条件,集中力量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机播机收、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节本增效提质关键技术,全年粮食综合平均单产达4549.25公斤/公顷,较上年提高1.34%。

在河北景县,因水资源严重短缺,这里被称为华北地下水漏斗区的“锅底”。2020年夏播中,一种新的地下渗灌技术开始在这里实施。据河北衡水市农科所研究院翟世彦介绍,与传统的灌溉方法相比,这种渗灌方式可以实现节水节肥60%到80%,还可以做到水肥一体化灌溉,而且这种灌溉方式不用在田间起垄,节约土地,灌溉时节约人工,粮食产量还会大幅提升。

在山东滨州市,北斗导航技术被首次应用到玉米播种作业上,操控人员只需要在小屏幕上设置地块信息,就能获取位置信息,实现精准作业。

如何利用科技确保粮食稳产高产?“还要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的科技政策供给,加快粮食生产科技的研发、转化、利用,持续提升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挖掘粮食安全的生命源泉。”张改平表示。

金融助力 粮食稳产高产有后劲

科技在农业方面的推广和应用,为我国的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而涉农金融力量对科技的运用,更为粮食丰收与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在我国农业大省黑龙江,因自然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拥有耕地2.394亿亩,全国占比11.8%。2020年黑龙江粮食产量为7541万吨(1508.2亿斤),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是国家粮食安全名副其实的“压舱石”。

近日,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向黑龙江省最大的种子繁育推一体化企业———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启动应急办贷“绿色通道”,向该企业授信3.9亿元,投放2亿元农业科技创新贷款。

在金融“活水”的浇灌下,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持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探索种源“卡脖子”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加强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和自主创新技术攻关。

该公司李晨光博士团队针对性开展玉米全基因组智能设计育种项目攻关,加速黑龙江省玉米品种升级换代步伐。他们研发的“植物导引模板原位合成基因编辑方法”,可实现水稻部分基因的精准突变、小片段插入、缺失和置换,获得我国农业生物技术发明专利,对我国水稻基因技术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记者获悉,“十三五”期间,垦丰种业新品种不断推出,形成了年参试品种300多个,年审定品种20余个的育种研发能力。

2020年12月24日,农发行佳木斯市分行向高新区智慧农业产业基地发放首笔项目贷款5000万元。此前,该分行成功审批此项目贷款1.288亿元。

“项目建成后,将通过物联网、互联网+、无土栽培等现代化农业先进技术,避免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对普通种植业具有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该项目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还间接为农业人口提供劳动岗位1000余个,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黑龙江省涉农补贴种类繁多,年补贴总量达到600亿元。农资市场资金规模近400亿元,农机市场规模达2000亿元,年更新额高达20亿元。全省每年生产经营类涉农贷款需求约为950亿元。

如何将如此庞大的资金流和融资需求转化为生产力,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从而实现黑土地上的粮食安全?

黑龙江省银保监局依托大数据加快银行保险业融合,积极开展银行保险机构信息共享、互通有无,率先在农业领域开展合作,发挥耦合效应,推出“保险+期货+信贷”的模式,以及“履约保证保险+信贷”等多种贷款模式,使农户贷款由难变易。

同时,为了让农民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贷款,以较低的保费获得最高的保障,黑龙江省引导银行业保险业“由线下转为线上”,依托全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提升信贷保险科技支撑的力度,实现农业贷款和农业保险精准投放,从而构建农村金融生态系统。

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早在2018年就以“农业大数据+金融科技”为依托,启动“智慧乡村”农业金融服务项目,运用大数据为农户精准画像,构建线上金融风控体系,把农贷产品做到了手机上。通过手机银行申请农户贷款,实现了“数据多跑路,农民少跑腿”,真正把手机变成农民的“新农具”。

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内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农村信用社等7家银行已上线21款农贷产品,用户只要符合相关银行的客户准入标准和贷款审批条件就能获得贷款,并且大幅缩短了办贷时间,省时、省事,解决了农民普遍关注的“贷款难”和“贷款慢”的问题。

黑龙江省金融助力只是我国涉农金融领域助力粮食丰收丰产的一个缩影。

在我国其他很多省份,广大涉农金融机构也都顺应现代农业和科技发展需要,不遗余力地为“三农”事业发展、为支持粮食稳产高产做出努力,确保任何时候都“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中国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