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12月28日 > 总第472期 > 24 > 新闻内容
农发行山西省分行 金融“活水”灌溉生态“表里山河”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王磊 通讯员 牛晓辉 张亚楠

【农村金融时报】

傍着陡峭的山崖,沿着崭新的柏油路,一路蜿蜒前行,深入到位于山西运城垣曲的中条山腹地,库容量达3336万立方米的板涧河水库就静静地躺在那里。对于当地人来说,这是个新“面孔”。虽然它今年5月份首次从黄河调水而来至今仍未广为人所熟知,却肩负着调蓄下游63.58万亩农田、五县区的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的重任。

“高峡出平湖”。自2012年开工建设,到2018年完工,历时6年,耗资3.7349亿元的板涧河水库,是山西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地方水生态众多建设工程中的一个缩影,也是农发行山西省分行近年来对山西建设“大水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进行信贷资金支持的“见证者”。

金融助力密织“大水网”

“外有大河、内有高山”,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自古就有“表里山河”之称。虽然守着黄河,但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位于全国倒数几名,再加上一段时期以来工业的无序发展,水生态被严重破坏。为突破水资源短缺的瓶颈,修复水生态,“十二五”期间,围绕“河湖连通是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途径”的治水理念,山西省投资总额近1000亿元,启动“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纵贯南北、横跨东西,多源互补、保障应急,丰枯调剂、促进发展”的“大水网”建设,以纵贯山西省南北的黄河北干流和汾河两条天然河道为主线,以十大骨干供水体系为骨架,通过河库连通工程建设,将黄河、汾河、沁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六大河流及各河流上的大中型水库相连通,最终形成“两纵十横、六河连通、覆盖全省”,流经山西六大盆地、11个中心城市、92个县(市、区),供水区面积11.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2%,让3006万人受益。

站在山西小浪底引黄工程下游的运城市闻喜县吕庄水库坝堰上,放眼望去,斑驳的坝堰裸露在外,干涸的库底满是杂草,这座于建国初期修建的水库已经枯竭了20多年。山西小浪底引黄水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宋建庆地说:“过不了多久,等项目完工隧洞通水后,这座水库将会重现当年碧波荡漾的情景,而下游同样断流20多年的黄河一级支流,涑水河也将重新注入阔别多年的黄河水。”

宋建庆介绍,2012年7月开工建设的小浪底引黄工程项目,属于山西“大水网”项目中的第九横内的骨干性大型引调水工程。工程建成后,不仅可以改善垣曲、绛县、闻喜、夏县、盐湖区等五县(区)的供水结构,对促进当地工农业发展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该项目不但是运城市工农业以及生活的保障性供水工程,而且对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和特大干旱年人民生活用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为一名老“水利人”,谈到农发行对公司的信贷资金支持,宋建庆感触很深,“做水利工程这么多年来,我经手的工程都是从农发行做的贷款,可以说没有农发行的支持,我们走不到现在。农发行山西省分行是小浪底引黄工程唯一的贷款机构,工程现阶段累计下达和到位39.33亿元建设资金,其中四分之一多是农发行山西省分行提供的农发重点基金和基准利率贷款,这些款项极大地缓解了工程建设资金压力,为工程进度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项目原定于今年完工,但是遇到了施工难度极大的断裂带地质,导致工期延迟,不过有政府做后盾,有农发行的信贷资金支持,再硬的骨头我们也能啃下来。”

在山西最北部的保德县,山西大水网的另一骨干型工程,山西中部引黄工程也已接近尾声。沿着1.3公里长的交通隧洞进入到山体深处,一座长120.8米、宽21.3米、高40米的巨大泵站霍然跃入视线,该工程泵站处副处长王文祥介绍,这个泵站是目前全国在建地下泵站最大的,总共安装7台大型水泵,全部投入使用后每秒可出水23.55立方米。

据山西中部引黄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李新阳介绍,中部引黄工程是山西大水网四大骨干工程之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覆盖市县最广、综合效益显著的特大型民生水利工程,可解决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严重缺水问题,为当地脱贫攻坚、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目前主干已完工,东干西干施工也已接近尾声。

“农发行的信贷资金无疑是我们工程建设的及时雨。”该工程总会计师王建刚表示,农发行山西省分行总贷款额为22.4亿元,占整个中部引黄工程总投资16.9%,至2018年全部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农发行贷款为中部引黄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资金支持,极大满足了中部引黄工程建设高峰时期的资金需求。

农发行山西省分行基础设施处副处长李瑞军表示,山西大水网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项目,农发行山西省分行从2015年至今一直给予政策性资金信贷支持,五年来共审批山西大水网建设贷款50亿元,累计投放了36.1亿元贷款支持项目建设。

扎根地方打造“绿水青山”

“为了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农发行山西省分行第一时间成立分行行长任组长的金融服务领导小组,把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推进,率先向山西省政府汇报总行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优惠政策措施,成为省内第一个公开响应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的金融机构、第一个推动实施针对性优惠政策的金融机构、第一个将此项重大国家战略与省内具体项目相结合并提供专项金融服务方案的金融机构,为地方打造‘绿水青山’贡献了积极的金融力量。”农发行山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钱德辉说。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部的古交市,是连接省城太原和晋西北的现代化工矿城市,古交市属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市境内缺乏调蓄供水水利工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城镇化步伐加快及由此带来用水需求的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实现防洪、供水及生态等综合用途,2018年7月,位于古交市的御道川水库开工建设。御道川水库项目负责人介绍,古交市属于典型的山区地形,市区人口密集,地形狭小,降水集中,汛期存在极大的防洪安全隐患。本工程实施后,可有效拦截区域洪水,有效发挥防洪安全调节作用。同时,通过建设御道川水库工程,拦蓄调节利用水资源,可以起到减少下游地下水开采,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的目的。水库建成正常蓄水后,每日可补充供给下游用水2000立方米。截至目前,主体工程累计完成支付4438万元,其中使用农发行贷款资金1269万元,附属配套工程使用农发行贷款资金支付1825万元。

近年来,农发行山西省分行紧密结合山西实际,出台了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聚焦水利、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建设、贫困村提升工程、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五大领域和山西省“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等省级重点工程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大营销。该分行党委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带头开展高层营销,全面对接省内黄河流域市县政府,实现与省内黄河流域全部9个市级政府对接全覆盖;全面对接省直有关厅局,省发改委明确将农发行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重大项目建设的重要合作银行;全面对接省属重点国有企业,成功推动与万家寨水控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该分行在全省系统组织开展“黄河行”专项活动以及首季开门红、夏季攻势、秋季行动等集中营销,实行黄河流域项目预审和会商诊断机制,加强前中后台横向沟通和省市县行纵向协调,并不断健全完成两种机制,全力推进营销办贷;定期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项目调度会和业务推进会,在省分行机关召开6次覆盖省内黄河流域全部9个市分行和省分行各信贷业务处室参加的项目调度会,逐项目研究推进措施;在4个地市召开覆盖省内黄河流域全部9个市分行的片区业务推进会,现场分析、现场研究、现场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办贷效率提升明显。今年前11个月,该分行共审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贷款139亿元,审批额超过去年全年91亿元。

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农发行山西省分行牢记“支农为国、立行为民”的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该分行在重点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同时,聚焦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脱贫攻坚、生猪生产等重点,加大信贷投放,高水平支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建立疫情防控应急通道,累放疫情防控应急贷款13亿元,支持企业41户;开辟复工复产绿色通道,累放贷款119亿元,支持复工复产企业184户;对深度贫困县实施挂牌督战,围绕产业扶贫、“三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开展信贷支持专项行动,投放扶贫贷款累放83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5倍;累放生猪产业贷款5.55亿元,助力恢复生猪产能和全产业链发展。

农发行山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钱德辉表示,该分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的作用,扎根地方、服务地方。今年前11个月,该分行累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贷款51.53亿元,贷款余额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12亿元,实现了高质量服务国家战略和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双丰收”。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