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楠 赵芸淇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下一步,包括农发行在内的政策性银行应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扶贫金融事业部体制机制,有针对性地加强金融扶贫产品模式研发,在金融支持解决相对贫困中继续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作用。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政策性银行应充分总结脱贫攻坚的实践经验,为2020年后开展可持续扶贫提供金融理论与实践武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强化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政策性银行应完善产业扶贫的差异化信贷措施,优先支持“三农”领域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重点支持特色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尤其是致富带动成效明显、内生动力强的扶贫产业,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二是大力支持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政策性银行可针对农民合作社的不同特点,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探索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联合农业保险,增强农民合作社抗风险能力。
三是积极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村集体经济可以发挥资产管理统一化、资金运作规范化、对外合作品牌化、产业培育专业化作用,是进一步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政策性银行应加强银政合作,推动地方政府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发挥政策资金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强化金融创新引领
为发挥金融扶贫激发内生动力作用,政策性银行应持续创新管理模式、产品模式、服务模式,从靶向贫困人口向城乡相对贫困群体转变,从单一信贷融资向多元融资融智转变。
一是深化可持续金融扶贫理念。以五大理念为引领,以生态扶贫为切入点,结合国际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经验,发展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体系,为地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加强金融科技赋能扶贫质效。支持农村地区新一代信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将金融科技服务延伸至农村地区,提升数字经济对农村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
三是加强金融扶贫大数据运用。开展金融扶贫大数据分析,完善信贷管理的预警监测,动态研判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精准定位扶贫金融需求,及时有效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建立金融扶贫应急机制,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对贫困地区造成的不利影响。
提升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质效
政策性银行应持续提升服务质效,与其他金融机构加强合作与交流。
一是持续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专业化客户服务团队,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为客户赋能。构建精准匹配客户需求的服务机制,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客户金融服务体验。
二是加强与国际多边金融组织的合作交流。深化与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开展多领域扶贫项目合作,以引资引智提高可持续扶贫质效。
三是研究扶贫资金管理机制,为贫困群体、贫困村提供金融咨询服务。
作者单位:农发行北京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