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11月30日 > 总第468期 > A3 > 新闻内容
LPR七个月未动对实体经济作用积极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魏再晨

【农村金融时报】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于近日公布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1年期品种报3.85%,5年期以上品种报4.65%。两项LPR均连续七个月保持不变。

本月16日,人民银行超额续作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利率为2.95%,连续七个月保持不变。这表示11月LPR报价的参考基础未发生变化。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LPR连续七个月保持不动,根本原因在于这段时间宏观经济出现“V型反转”。近期,监管层在多个场合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比较强劲,经济增长好于预期。这意味着短期内没有下调政策利率的需求,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更加强调要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把握好平衡。

其中,为打击金融空转套利,防范大水漫灌,5月中下旬以来,以DR007为代表的短期市场利率和以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为代表的中期市场资金利率中枢先后上行,“紧货币”过程持续推进。这不可避免地导致银行平均边际资金成本相应走高,对报价行压缩LPR报价加点形成一定制约。

当前的利率水平对服务实体经济起到十分积极正面的作用。在日前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当前国内经济复苏态势良好,央行的政策利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均保持稳定,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并处于历史较低水平。随着LPR改革,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顺畅,今年可以完成1.5万亿元的让利目标。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即使在其余类型融资成本小幅上升的背景下,相关部门也可以通过压降存款利率的办法降低银行的综合资金成本。当前,结构性存款规模压降对降低整体存款成本发挥了正面作用。此前,人民银行将各金融机构压降计划的执行情况纳入MPA考核。

针对降息问题,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近期表示,目前的降息空间很小。他认为,当前我国市场利率水平低于自然利率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再降息,会让资源分配到一些低效率领域,引发一定程度的道德风险。

王青认为,年底前,企业贷款利率还将小幅下行。他测算,接下来两个月,银行每月还需通过降低利率为实体经济减负800-1000亿元左右,减负规模较9月和10月会有所扩大。为完成全年减负指标,年底前企业一般贷款利率环比还将保持一定下行幅度,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有望继续下降。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