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11月23日 > 总第467期 > A2 > 新闻内容
赤城的明天 一定会更好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田耿文

【农村金融时报】

赤城是北京的重要水源地,有北京后花园之称。矿产资源丰富,铁、金、银、沸石含量丰富;农产品资源也很丰富,红谷米、燕麦、藜麦等杂粮品质优良。

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还有淳朴勤劳的村民,无不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让我深受触动的,还是有那些在脱贫攻坚一线、和赤城百姓团结奋战的一线扶贫干部。

由于区位特殊,赤城县1996年才获准对外开放,当地干部群众存在封闭保守、小富即安的“山区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导致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近年来,赤城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重视和强化定点帮扶、社会帮扶、东西部协作扶贫工作。

尚红伟是经济日报派驻赤城的挂职干部,于2018年8月挂职赤城副县长职务。如今,虽然两年的挂职时间已过数月,他依旧每天忙碌着脱贫攻坚的收尾工作。

“把‘挂职’当‘任职’,摆正位置是我到赤城首先要做到的,自己要迅速融入到赤城这片热土之中,成为赤城的一员。”刚到赤城任职的时候,尚红伟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

谈及赤城,尚红伟激情满满,对这里的情况如数家珍。他把赤城当成了自己的家,把赤城人民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两年多来,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尚红伟发挥挂职干部的“桥梁”作用,以资源优势助力脱贫攻坚,以实际行动讲好赤城故事。

由于供需信息不对称,赤城农产品没有品牌影响力,产品销售渠道单一。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尚红伟和赤城广大干部开始了电商和消费扶贫从无到有的探索,从点到面促提质抓增效。

比如,面对需求旺盛的北京市场,主动帮企业拓展销售渠道;通过线上线下多样形式宣传推介赤城优质农产品,推介赤城的青山绿水,这期间,尚红伟曾先后6次走进直播间,为赤城的特色农产品做代言人。

在尚红伟的积极推动下,赤城建设了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提供电商培训、农残检测、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谋划消费扶贫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消费扶贫的2.0版即“千城万店”项目;在推动东西部协作产销对接过程中,积极铺渠道架桥梁、找产品抓特色,不断取得新进展。

在后城镇后城村,尚红伟还结对帮扶了5户贫困户。他帮他们了解扶贫政策,想办法解决问题。每逢重大节日,总要前去探望。慢慢地,这些农户也把他当成家人,家里有啥大事小情,都和他讲。红薯有收成了,农户们就蒸一大锅红薯,然后给他打电话,请他来一起品尝。这让尚红伟每每都感觉特别温暖。

“这里的农民淳朴、勤劳、厚道。”尚红伟说,“在这样的时间节点,脱贫攻坚收官之时,我能亲自参与其中,是人生中无比幸福的事。我决不能辜负集团的重托、赤城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期望和赤城人民的厚爱。”

在赤城脱贫攻坚战场上,不只是经济日报集团,还有农业农村部等部门都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正是在赤城人民和各方力量协同合作下,赤城于今年初脱贫摘帽,如今正走在全面奔小康的幸福之路上。

记者在采访期间,还有幸遇到了国务院扶贫专家侯朝和,他正在筹划写一部关于赤城脱贫攻坚的报告文学。他说,赤城这个地方太让人着迷了,这里脱贫攻坚的故事内容丰富,要挖掘的东西有很多,值得好好书写。

这是一片充满机遇、希望和活力的热土。赤城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