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11月23日 > 总第467期 > B7 > 新闻内容
让闲置农房变成富民的“黄金屋”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赵泽轩

【农村金融时报】

如何多元化盘活闲置农房,越来越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乡村农房的长期闲置,无论对于乡村资产盘活,还是农民增收,都是一个痛点。通过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培养多元、融合、开放、共享、规范的新经济组织,让闲置农房变成富民的“黄金屋”,既是提升老百姓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又是稳固农村基础、实现农村小康的现实选择。

激活闲置农房,环境是基础、产业是根底、文化是灵魂,只有统筹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文化效益,因地制宜、分类实施,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才能走稳走实走远。

首先,盘活利用要探索互赢模式,找对路子,因地制宜。闲置农房探索激活闲置农房的互赢模式需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联动,才能真正激发活力、持续产生效益。要通过企业入驻促激活、乡贤反哺促激活、农旅融合促激活、农村电商促激活、文化引领促激活、村民集资促激活、改造提升促激活、统一管理促激活这些实施路径,依托当地环境、产业、文化等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各展其效。要完善出台系列配套措施,加大闲置农房修缮改造、收储流转、金融服务、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提升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激活闲置农房。

其次,对于闲置农房的盘活模式需要慎重考量和选择,切不可搞“运动式”盘活。比如,民宿对于农房盘活的效果不错,但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总量进行控制,一窝蜂地全部将闲置农房发展成民宿显然是不科学的,不利于闲置农房盘活有序健康发展。因此,闲置农房利用改造要在鼓励村民利用闲置农房经营农家乐和民宿的同时,突破同质化竞争的局限,确保激活行动的质量和实效。在此过程中,可以与社会企业联动盘活闲置农房,形成由“高端引领+村民自营”多种业态组成的市郊中高端民宿集聚区,并通过高端与朴素混搭、舒适和自然结合,将城市化的享受与乡村自然宁静的生活融合,把生态红利逐步转化成经济红利。

再次,闲置农房盘活要“多条腿”走路,才能走得更稳也更远。闲置农房利用改造要遵循“规划-设计-建设”要求,与村落布点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匹配,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充分结合、相互促进,使农户、村集体、社会投资者多方共赢。还可结合本地实际充分挖掘激活新业态,打造一批民宿(农家乐)集中村、乡村旅游目的地、健康养生基地、艺术创作中心和田园综合体。

此外,乡村闲置农房的盘活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潜力、供给新动能。闲置农房利用要多方联动,统筹盘活土地、山林、河流等农村各类资源要素,让闲置农房真正成为富民的“黄金屋”、强村的新引擎。除了引进工商资本参与开发运营和村集体土地流转之外,还要把激活闲置农房与本地产业相结合,实现农产品就地就近变商品;把激活闲置农房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实现创建美丽乡村到经营美丽乡村的转变;把激活闲置农房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有效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推进农房资源与乡村旅游、休闲康养、文创科创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文化创意的演绎,从而让农房这一“冷资产”变成“热财富”。

作者单位:河南西峡农商银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