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石柳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国家开发银行召开开发性金融支持林业生态建设现场推进会,研究推动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和作用,支持林业生态建设再上新台阶。
推进会提出,要继续加大国家储备林和林业生态建设融资支持力度,力争“十四五”期间发放林业贷款1500亿元。
“要科学制定‘十四五’及‘二〇三五’林业生态建设融资规划,全力推进林业生态业务开发评审和贷款投放,要把支持国家储备林建设打造成为国开行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把支持林业生态建设打造成国开行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场。”国开行相关负责人在会上强调。
据记者了解,“十三五”期间,国开行不断深化与国家林草局合作,积极创新融资模式,大力推进林业生态扶贫,累计发放国家储备林建设等重点林业项目贷款约500亿元,在重庆、福建、广西、贵州、山西、河南等17省(区)支持了一批重大项目,把国家储备林业务打造成了国开行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品牌。
广西林业资源丰富,是全国人工林面积最大和木材产量最高的省份,也是国家储备林建设规模最大的地区,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2800万亩,占全国总规模的13%。2015年底,广西率先利用国家开发银行300亿元专项信贷资金,正式开启利用政策性银行贷款及社会资本建设国家储备林的序幕。
广西区政府与国家林业局、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共同推进广西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合作协议》,一期项目利用国开行中长期贷款100亿元,营建国家储备林750万亩。
2016年9月,国开行与广西林业厅合作,授信贷款200亿元用于支持全区各县区再造国家储备林1137万亩。短短3年时间,广西累计投入资金近百亿元,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及划定800多万亩,实施面积、建设进度和投入资金居全国首位。
与此同时,国开行为国家储备林设计金融创新产品,并对广西项目贷款有一系列优惠。该行给予27年贷款期,8年宽限期,利率为基准利率,有效缓解项目建设期财务压力。国家林业局也提供诸多红利,财政贴息的同时还给予造林和抚育补贴,帮助实现政策性森林保险全覆盖。有了国开行的资金和国家资金政策的支持,广西国家储备林真正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国开行支持的广西国家储备林扶贫项目,能够培育人工林2000万亩,年产木材1000万立方米,并通过造林用工、森林管护、林地租赁等方式,使项目区约100万贫困人口受益,直接惠及12万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在这里,国开行与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密切合作,探索和开发金融扶贫新思路、新模式,实现林木资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平衡。”国开行广西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国开行贷款的示范带动下,多家银行延用国开行低成本、长周期优惠政策,贷款投资领域从国家储备林拓宽至森林旅游、林下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形成多元发展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