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郑源源
【农村金融时报】
“多亏了政府的各项保险政策,报销了这么一大笔医疗费用。”谈到儿子小胡的治疗,刚刚帮他办完出院手续的胡妈妈感叹不已。16岁的小胡是黑龙江哈尔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他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休学治疗。
在小胡的19.35万元的医疗花费中,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扶贫保险共报销15.03万元,报销总金额占医疗费用总额的77.69%。如今,在黑龙江有越来越多的因病致贫群众享受到了医保政策的多重优惠,进一步减轻了他们看病吃药的经济负担。
力阻“病根”变“穷根”,中国人寿黑龙江分公司开出四剂良方———积极承办大病保险、扶贫保险、防贫保险、兜底保险,探索形成了健康扶贫的“黑龙江模式”。
着力破解致贫首要因素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因素。目前,黑龙江剩余贫困人口均属于因病、因残和因灾致贫。其中因病致贫5057户,占81.85%。
中国人寿寿险黑龙江分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承办黑龙江省12个地市大病保险项目,每个项目都含有对建档立卡人员的扶贫倾斜政策,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贫返贫。
以大庆为例,自2015年起,中国人寿大庆分公司率先启动大病保险服务。目前,大庆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累计承保人数409.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5.9万人,共支付大病赔款1.63亿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支付762.76万元。
为落实市政府提出的“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服务要求,大庆分公司推进科技应用提高赔付时效,实现大病保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即“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
截至2019年末,黑龙江分公司承办业务覆盖贫困人口44.52万人,累计赔付大病保险金9398万元,通过扶贫倾斜政策多支付大病保险金5352万元,通过降低起付线增加3.38万人享受大病保险待遇。
缓解脱贫攻坚压力
为进一步缓解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2019年,哈尔滨市政府为全市7.79万名贫困人口量身打造了创新保险扶贫项目———哈尔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为呼兰区、阿城区、双城区、巴彦县、宾县、五常市6个县(市)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医疗及意外保险保障服务。
该项目是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的基础上,由商业医疗保险托底保障,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5%以内,减轻了贫困人口就医负担。
这项惠民保险还兼顾普通小病门诊治疗,每个年度可以补充报销240元,再加上基本医疗保险,累计可报销500元。该项目还在县域内定点医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机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不交押金,住院发生费用实现“一站式”结算,出院时只交个人自付部分即可。
筑起返贫防火墙
为解决非贫低收入户和非高标准脱贫户“边脱边返、边扶边增”的扶贫难题,中国人寿充分发挥综合金融优势,集团旗下寿险、财险共同承保防贫保险业务,一揽子解决政府防贫业务需求,为返贫筑起了一道防火墙。
齐齐哈尔甘南县巨宝镇王某一家就是防贫保险的受益者。2019年9月,王某的女儿考入高校,每年2万多元的学杂费,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无力承担。根据“防贫保”理赔相关规定,王某一家人均年收入约为5000元,刚好符合防贫保险金的发放条件,中国人寿工作人员入户调查后向其发放保险救助金2万多元,化解了这个家庭的危机。
目前,中国人寿黑龙江分公司在哈尔滨9区1县、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富裕县均承办了防贫保险,为消除非贫低收入户和非高标准脱贫户因病、因灾致贫返贫注入了金融力量。
此外,中国人寿还在齐齐哈尔市积极承办城乡困难居民和贫困人口医疗兜底保险,为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困难人群的医疗费用给予兜底保障。2019年,中国人寿齐齐哈尔分公司兜底保险业务承保23.17万人,当年赔付10.39万人次,赔款金额3909.5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