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孙金霞 黄力辉 通讯员 郭东清 高雪
【农村金融时报】
抢晴天晒玉米。洪星 摄(中经视觉 )
———2020年秋粮收购全面打响
金穗翻滚,穰穰满家,一年一度的秋粮收购在东北地区如约而至。不过,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台风的双重影响,今年秋粮收购的难度大幅增加。
面对特殊形势,今年秋粮收购市场,尤其是玉米的收购价格是否平稳?秋粮收购进展是否顺利?资金是否充足?金融行业如何为收购市场护航,保障好农民“钱袋子”、守护好百姓“米袋子”……
秋粮收购引出的一系列问题备受业内关注。为此,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秋粮收购打响 金融保驾护航
在黑龙江省富裕县天成物流有限公司门前,一派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前来售粮的三轮车、农用汽车络绎不绝。满载玉米的大车小辆陆续开进库点,排队、登记、检验、称重、结算,各种车辆的轰鸣声、输送机卷起玉米入库的沙沙声、售粮农民的谈笑声,奏响了丰收的“交响曲”。
仓库门前,4名装卸工正认真地工作着,颗粒饱满、金光闪闪的玉米粒像水流一样从卡车上倾泻至输送机,又随着传送带飞快地向前冲去。
前来售粮的赵师傅刚结算完售粮款,一张黝黑的脸上挂满了笑容:“刚交完粮,钱就到银行卡上了,这么多年,从来都是交多少粮食给多少钱,从不赊账,让我们老百姓特别放心,今年有疫情还有台风,收入就指着这茬苞米了,我们自个家留了点儿,剩下这些就拉到粮库来卖。”
富裕县天成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乃春告诉记者:“今年秋粮收购受极端天气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影响,形势难以预测,也给我们的收购工作带来很多挑战,多亏了农发行的大力支持,提前半个月就帮助我们备足了资金,为我们公司申请了5000万元贷款,保障了秋粮收购顺利开展,现在到位的1000万元已支持收购玉米1848吨。不仅如此,今年春季,在疫情爆发的关键节点,农发行还第一时间深度走访县域企业,精准对接融资需要,为我们的复工复产保驾护航,保障收粮资金不断档。”
原来,农民“粮出手、钱到手”的背后是农发行的提前谋划和积极准备。
早在9月22日,农发行就召开2020年秋季粮油收购信贷工作视频会,全面部署秋粮收购信贷工作。
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贯彻落实总行会议精神,把支持好、服务好粮食收购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统筹部署。
8月28日,农发行黑龙江分行提前下发《关于做好2020年秋粮收购信贷工作的通知》,提早部署秋粮收购信贷服务工作,在客户准入、额度确定、模式选择、贷后管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秋粮信贷准备工作在各级行提前启动。
9月1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八部委下发《关于切实做好2020年秋粮收购工作通知》后,黑龙江省分行党委认真学习通知要求,及时做出对下指导。
9月24日,为加强银企沟通,黑龙江省分行邀请17家企业参加银企座谈会,分析研判市场形势,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对企业在增加支持额度、实行利率优惠、改善金融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做出积极回应。
9月27日,黑龙江省分行组织召开全辖秋粮收购信贷工作会议,传达农发行总行秋粮收购信贷工作会议精神,对2020年秋粮收购工作进行再部署,13个二级分行和65个县支行一把手全部参加。
10月16日,黑龙江省政府召开秋粮购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农发行各级分支机构在各地分会场参会,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上来。
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分行已提前准备收购资金700亿元,其中:500亿元用于政策性收购,200亿元用于市场化收购。目前已累计审批市场化贷款174户、金额165亿元,做到了“钱等粮”。
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副行长王永军表示,旺季秋粮收购启动在即,农发行将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秋粮购销电视电话会议和农发行总行秋粮收购信贷工作会议精神,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完成秋粮收购工作任务。
农发行吉林省分行探索支持粮食供应链,助力打造“吉林玉米”黄金品牌。参与构建粮食南北产销协作体系,创新“南北协作”贷款模式,直接对接广东海大、双胞胎等南方大型用粮企业,牵头促成与省内粮食企业的合作,对吉林省内粮食企业收购提供资金支持,预计支持“北粮南运”235万吨。
新玉米开秤 价格持续走高
新玉米开秤以来,黑龙江孙吴县沿江乡哈屯现代玉米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跃龙心情一直很高涨。
“去年玉米0.7元/市斤,今年卖到1.15元/市斤,还供不应求。”王跃龙对记者说。
据记者观察,和去年比,今年的秋粮收购市场最大的变化,正是来自玉米收购市场。今年的玉米价格并未因新玉米上市而出现回落,反而延续上半年的高位价格持续走高。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以来,玉米价格总体呈上涨态势。目前,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吉林部分地区企业挂牌收购价每斤是1.12元左右。黑龙江部分地区是每斤1.07元左右。
日前,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三:一是需求旺盛。他指出,多元主体收购积极性比较高。主要是生猪生产加快恢复,饲用玉米需求量明显增加。同时,玉米淀粉、酒精产品也在增加,加工企业和贸易商普遍看好玉米市场,抬价收购。
二是成本增加,农民惜售希望卖出好价钱。“今年台风对东北玉米产量影响有限,但受灾地区玉米出现倒伏,收获成本增加。据我们调研,倒伏玉米每亩机收费要比正常年份增加100块钱,严重倒伏地块只能靠人工进行收割。受成本增加影响,农户想要等价格涨一点再出手。”魏百刚说。
三是资本炒作,玉米价格看涨预期增加。魏百刚分析,受全球疫情影响,国内外的投机资本对粮食市场炒作有升温迹象。10月以来,国际国内玉米期货价格上涨比较明显,贸易商和加工企业看涨预期增加,导致现货价格联动上涨。
11月6日,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目前秋粮收购工作已全面展开,粮食收购价格趋于稳定。与开秤初期相比,农民售粮积极性提高,秋粮上市数量明显增加。
截至10月31日,主产区入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2163万吨,同比增加95万吨。其中,玉米807万吨、大豆26万吨。
玉米丰收成定局 涨价具有合理性
公开资料显示,10月底国家公布的202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为1.13元/斤,较今年提高了0.01元/斤。同样,今年的籼稻托市收购价也提高了0.01元/斤。
对于这种现象,相关人士多次表示,这意味着托市粮价格自2015年以来连续下调的趋势得以扭转,粮价的合理上涨得到政策面支撑。
“从长周期来看,临储玉米消耗殆尽之后,下年度玉米产需缺口较大,缺少临储玉米后,玉米的长周期牛市格局确立,而产区的减产加剧了这种上涨的逻辑。在这种情况下,不排除玉米价格创出新高的可能。” 华泰期货张志栋说。
魏百刚同样指出,玉米价格上涨是收储制度改革以来的恢复性上涨,特别是在生产成本增加的情况下,价格适当上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谈到对玉米后市的预测,相关分析人士对记者说:“对玉米后市的预测还是要回归供需本身,从当前实际情况看,与玉米高位价格相对应的是成交量较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市场价格存在一定的失真,是受多方上涨预期与农民惜售心理共同交织影响的阶段性上涨。”
相关分析人士进一步分析,从供应量来看,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算,新季玉米产量约为2.6亿吨,临储拍卖玉米仍有部分未出库而没有形成实质性供应。需求方面,饲用玉米是国内玉米年消费总量的大头,但饲料生产中同样可以采用小麦、稻谷等替代品,并考虑采购大麦、高粱作为补充,玉米的供应是有保证的,供需差并不会产生较大缺口。
“近期我们判断,今年玉米丰收已成定局,前期竞拍玉米陆续出库上市。加上部分库存稻谷小麦也可以用于饲料替代,供给是有保障的,玉米价格继续上涨缺乏支撑。” 魏百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