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11月02日 > 总第464期 > B7 > 新闻内容
农商银行 应乘政策东风为城乡融合发展增添新动力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刘华

【农村金融时报】

2019年12月,吉林长吉接合片区被国家发改委等18个部委确定为全国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试验区包含长春、吉林两市中的8区1县,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2020年8月,吉林省政府发布了《长吉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将按照国家赋予的试验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开展探索实践,重点围绕国际合作、平台引领、金融改革等方面,突出吉林特色,打造吉林亮点,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探索路径。

随着改革实施方案的落地实施,长吉接合片区将成为吉林省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区,也必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农商银行在参与和服务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将迎来如下几个重要发展机遇。

一是农地改革将激活沉睡资产。城乡融合发展要破题,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土地制度变革的深度和广度。实际上,农村集体经济拥有大量的资产,包括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如果能够盘活这些“沉睡资产”,可以有效解决“三农”资金难题,也能够带来倍增的经济社会效益。本次试验区建设,将重点“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探索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同时,“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这些改革措施对于有效推进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农商银行的金融创新奠定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二是产业协同将催生金融需求。当前,很多地区的城乡产业发展依然是“冰火两重天”,一边是城市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一边还是乡村的传统农业,城乡产业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日益突出。本次试验区建设,“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成为重要任务,为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和城乡产业有机融合,将重点实施农业特区发展、特色产业小镇创建、美丽乡村建设、观光农业提升、农村电商发展等十大工程。这必将催生大量的金融需求,为农商银行创新多元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提供必要条件。

三是配套政策将派发支持礼包。政策支持是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为了推动试验区改革的顺利实施,方案指出,要“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加大对试验区的政策倾斜”。同时,在土地、财政、金融、产业、人才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并出台了细化分工方案,明确了责任部门,以期推动试验区建设取得扎实成效。这将为农商银行合理配置资源,增加金融供给,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等带来重大机遇。

推动长吉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农商银行应提高站位,充分认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作为,持续增加金融供给,强化金融创新,全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增添新动力。

一要增加金融供给,健全服务体系。要立足试验区发展需求,多渠道、全方位配置金融资源,有效增加金融供给。一方面,应优化网点布局。把握城乡一体化建设契机,对部分老旧网点进行升级改造,同时,结合市场需求,进行物理网点的合理布局,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另一方面,应发展智慧金融。加快网点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加大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线上服务的推广力度,在实现存、贷、汇、缴费、投资理财、移动支付业务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产品功能,推进业务的线上化进程,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服务网络。加快与外部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合作进程,推动农产品进城和农资、生活消费品下乡。此外,应践行普惠金融。加快助农取款点、金融便利店建设,解决农村客户的基础金融服务需求,实现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优化财政补贴和社会保障补贴等代发业务,持续拓宽面向城乡客户的投资理财渠道,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体系。

二要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服务创新。要结合试验区的政策、项目、机制和发展趋势,研究对接、支持城乡融合发展的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融资需求。一方面,应加快产品创新。用足用活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等创新业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序拓展。积极探索土地收益保证、土地经营权、林权、大型农机具及农业生产设施抵押、集体资产股权、商标专利权质押等新型抵押担保方式,有效扩大贷款抵质押范围。创新多户联保、“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等担保方式,提升融资的可获得性。另一方面,应加快服务创新。改变“点对点”的信贷扶持模式,研究产业链金融服务,形成链条式的资金流的良性循环。结合农业现代化、集约化发展趋势,深度挖掘新型经营主体优质客户,根据其差异化需求量身定做信贷产品,增强产品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此外,借助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网上审贷平台,优化服务流程,并根据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利率和期限,降低融资成本。此外,应推动模式创新。积极与银行同业合作,通过发放银团贷款等方式,加大对项目建设的支持。加强与地方政府、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外部机构合作,共同搭建融资增信平台,在贷前增信、贷中担保和贷后风险补偿等多个环节发力,破解抵押物不足等融资瓶颈。积极对接PPP项目,探索土地信托、产业基金等新的融资模式,适时开展投贷联动、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新业务,整合多方资源,不断开辟融资新渠道。

三要优化金融环境,提升服务质效。积极推动服务下沉,在联络、宣传、人才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助力试验区建设环境全面提升。一方面,应抓好沟通协调。建立健全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积极关注试验区各项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掌握项目概况、需求等相关信息,协同解决项目融资及各项难题,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应普及金融知识。充分利用人缘、地缘和渠道优势,不断丰富宣传内容,改进宣传方式,持续开展金融知识教育及防控非法集资宣传,帮助城乡居民了解金融常识,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信贷政策和征信知识教育,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完善信用乡村融资低利、贷款优先的激励机制,逐步增强城乡居民的诚信意识,为试验区建设营造良好的信用生态环境。此外,应培养金融人才。加强日常业务技能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金融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搭建平台、提高待遇等方式,吸引更多的金融人才投身农村金融事业,通过城乡交流,让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人才向农村一线服务人员队伍倾斜,为更好地服务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作者单位:吉林九台农商银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