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11月02日 > 总第464期 > A3 > 新闻内容
中信银行 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扶贫事业中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郝飞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在甘肃省宕昌县革江头乡谢家坝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记者看到的张家山村最新一期中信银行援建光伏扶贫项目收益资金分配方案,该方案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拆危治乱、村庄环境整治等工作情况,按用工天数给予每天 100元的补助。

一位参与用工并领取了光伏收益资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告诉记者:“中信银行建设光伏扶贫电站,给我们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在“两山”理念引领下,中信银行不断探索创新,助力绿色农业发展,致力人与自然和谐。该行在信贷业务上聚焦新能源、新环境、新材料的“三新”领域,优先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除此之外,该行还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扶贫事业。

光伏电站稳增收

张家山村易地搬迁至甘江头乡政府所在地谢家坝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医疗、住房和教育问题得到根本改善,但搬迁地无可耕种土地,且无工厂提供就业岗位,生产仍在山上,村民收入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且搬迁后生活成本有一定程度提高,易造成新的贫困。

2018年9月,中信银行了解到光伏扶贫是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倡导的脱贫方式,结合张家山村及周边村庄的现状及扶贫事业的持续性,确定通过捐资建设光伏扶贫电站,解决在易地搬迁的情况下,贫困户增收的瓶颈问题,通过“授人以渔”的扶贫方案,使扶贫工作由“输血模式”向“造血模式”转变,实现扶真贫真扶贫。

由于宕昌县未纳入国家光伏扶贫补贴目录,想要建设光伏扶贫电站并获得补贴难度非常大。

当时,有关部门建议中信银行将扶贫资金用于蔬菜大棚等见效快、易操作的项目上。中信银行经过认真研究,认为光伏扶贫电站虽然投入多,手续复杂,但符合绿色环保理念,可以给贫困村带来至少20年以上的稳定收益。因此,该行从环保、长远角度考虑,为张家山村及周边村建设光伏扶贫电站,让他们能够长期获得稳定的收入。

“那段时间,甘肃省发改委、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都是我们常去的地方。在总行相关领导的协调下,我们还先后7次到国家相关部委汇报光伏扶贫电站在当地建设的可行性,争取将其纳入国家光伏扶贫补贴目录。”中信银行兰州分行驻张家山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张继荣说,该光伏扶贫电站从计划到获得批复并纳入国家光伏扶贫补贴目录历时一年多,如果没有中信银行总行和兰州分行的支持和协调,很难成型。

去年11月5日,中信银行捐建的1.5MW理川镇汪布村联村扶贫光伏电站开工建设。经过45天紧张施工,于12月20日建成并网发电。今年2月,扶贫光伏电站顺利纳入第三批国家光伏扶贫补贴目录。这个扶贫电站,在带动甘江头乡张家山1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基础上,还带动安家沟村、袁家山村、韩家山村和理川镇汪布村共计1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有效增加5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光伏电站预计每年可取得150万元的发电收入,可为贫困户每年带来约3472元的收入。截至10月20日,已累计发电166.31万千瓦时,可实现收入124.73万元。

看懂研究院专家陈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绿色环保项目具有公益性、非盈利性的特点,金融支持绿色发展需要外部增信以及风险补偿。具体到绿色扶贫项目上,更是如此。

他认为,在绿色扶贫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坚持长期眼光和可持续运营思维,并增强贫困户的参与感。以光伏扶贫项目为例,除了初期建设的资金投入之外,后续还需要定期的维护,有一定的成本。因此,可以让贫困户更多地参与到光伏项目的后期运维工作中,做一些简单、非技术性的工作,既增加贫困户的收入,也让他们对扶贫项目有更多的认识。

在资金方面,除了前期以捐助、帮扶形式开展建设外,后续的维护和运营资金应统筹考虑通过项目自身现金流、专项资金等综合形式筹集。

中信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光伏产业扶贫工程开辟了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的新渠道,具有明显的产业带动和社会效益,是探索资产性收益扶贫的新尝试,开发开放式扶贫新模式。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可以实现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贫困群众增收与生态环境改善的相互促进。

发展绿色产业 激发造血能力

陈涛认为,通过购买贫困地区、贫困农户的产品进而扩展其产品销路,增加其收入是一个较好的扶贫方法。金融机构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渠道优势,在产品质量有保障的前提下,通过银行内部服务部门,如餐饮、集采等方面,优先选用扶贫产品。还可以通过自身信用卡商城、自建平台等推广商品。也可以为产品采购商提供适当的融资支持。

中信银行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在张家山村投资建成了帮扶基地和扶贫车间,建设了烘干房、电商服务中心、加工包装车间,购置了各种中药材加工、包装设备,对张家山村贫困户生产的农产品花椒、蜂蜜等进行加工包装,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借助“贫困户+合作社+支部+帮扶单位”模式,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价格,并通过帮扶单位打开销路,有效地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为脱贫攻坚打下扎实基础。

中信银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多渠道多层次拓宽帮扶措施,紧紧把握整体搬迁政策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的指导意见》,按照“项目到户、扶持到人、一村多样、一户一项目”的要求,根据每户贫困户的意愿,充分考虑劳动力和产业技术,利用迁拆后的闲置地,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动员贫困户因地制宜利用搬迁后的闲置土地等进行“五小”产业发展,养殖蜜蜂250箱、土鸡500只、土猪16头等,并与贫困户签订订单合同,对贫困户生产的农产品等全部由帮扶单位进行包销。

“在日常工作中,我精心留意适合张家山村的产业,根据该村传统的种养殖情况,以及市场因素,将花椒、蜂蜜等几项绿色环保产品列为重点项目。”中信银行兰州分行驻张家山村第一书记李国义表示,由于这几项产品具有绿色、环保等特点,在电商平台非常受欢迎,今年,这几项产品已在很短的时间内售罄。

中信银行驻村帮扶工作队还积极联系兰州分行组织为分行员工购买贫困户及合作社农产品蜂蜜及花椒,动员分行全体员工及亲戚朋友消费贫困地区农产品。通过促进贫困地区农产品消费,中信银行有效地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为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