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魏再晨
【农村金融时报】
央行于近日公布了前三季度的金融统计数据和社会融资统计数据。前三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6.69万亿元,同比多增2.79万亿元。这一数字已接近去年全年16.88万亿元的水平,也超出市场预期。
将人民币贷款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12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6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0.5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7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25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4368亿元。
数据发布当日,央行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各项数据进行解读。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用“结构优化、总量增长”评价前三季度社会融资。她表示,金融机构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从而确保了社融的高速增长。
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走高
今年前三季度,企业贷款保持平稳增长。9月末,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2.3%,比上年末和上年同期分别高1.8和1.9个百分点。企业贷款累计新增10.8万亿元,同比多增2.6万亿元。
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十分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进一步增长。今年3月以来,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加快,9月末余额增速达到14.8%,是18年以来的最高点。
“从中长期贷款的实际投向看,金融机构对重点领域的中长期贷款的力度在不断加大,贷款结构持续优化。”阮健弘表示,企业贷款的情况反映了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的作用。
从结构来看,制造业的贷款增速喜人,中长期贷款增速已经连续11个月上升。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余额增长达30.5%,比上年末高15.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制造业新增中长期贷款达9675亿元,同比多增了6362亿元。
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样保持快速增长,三季度末,贷款余额增长45.8%,比上年末高了4.9个百分点。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累计新增2633亿元,同比多增1000亿元。
基础设施的中长期贷款也保持了较快增长。9月末,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13.5%,比上年末高了3.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累计的基础设施的中长期贷款新增2.4万亿元,同比多增8408亿元。
服务业方面,9月末,不含房地产的服务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17.3%,比上年末高了3.6个百分点,是2018年以来的最高点。前三季度累计新增3.74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
阮健弘还介绍了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行业的中长期贷款的情况。9月末,批发和零售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2%,增速比3月末高2.8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中长期贷款的余额同比增长13.4%,比3月末高1.7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行业中长期贷款的余额同比增长7.3%,比3月末高3.2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对抗疫的信贷支持力度也在持续加大。9月末,卫生行业中长期贷款的余额同比增长是21.1%,增速比3月末高6个百分点。
小微企业融资“加量不加价”
阮健弘还披露了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相关数据。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4.6万亿元,同比增长29.6%,最近7个月增速连创新高,比上年末高了6.5个百分点。
从整体情况看,小微企业融资呈现了“量增、面扩、价降”的良好趋势,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也带动了更多的就业。
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彭立峰则介绍称,今年前三季度,小微企业融资新增3万亿元,同比多增1.2万亿元;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128万户,同比增长21.8%;前三季度新增支持429万户,与去年同期增量基本相当。
利率方面,9月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92%,较2019年12月下降了0.96个百分点。
小微企业贷款之所以能做到“加量不加价”,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功不可没。
彭立峰介绍,今年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委恢复了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并精心组织实施,全力以赴稳企业、保就业。
截至今年8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对3.7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了延期。今年6月到8月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对72.9万户、6176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实施延期,其中,地方法人银行对46.4万户、3751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实施延期。
今年3月到8月,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8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发放6279亿元;其中,央行评级1到5级的地方法人银行发放了7753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发放2376亿元。
融资情况的改善,也有效拉动了就业。截至今年8月末,人民银行指导分支机构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包含20.6万家企业的重点企业名单库,其中的18.7万家已由金融机构对接,9.4万家企业获得了银行授信,8.3万家企业共计获得银行贷款2.7万亿元,带动就业3217.6万人。
此外,金融机构还帮助了314家企业发债融资8075亿元,支持102家企业股权融资79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