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魏再晨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北京农商银行携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文创金融三大特色业务及金融科技创新亮相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该行是全国农信系统唯一参展银行。
北京农商银行展位结合实物互动、视频演示、智能AI,全面展示该行改制成立15周年、金融服务70载的发展业绩,以科技引领业务发展的创新成果和金融助力稳企业保就业的最新成效。
智能设备逐一亮相
展会现场,北京农商银行演示了AI健康、“小凤智能机器人”、智能柜员机、智能现金柜员机等新服务、新设备、新技术。这些智能设备可以实现申领新卡、卡激活、换卡、电子银行签约、医保通签约、大额转账汇款、大额现金存取等传统业务。
该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小凤智能机器人”可以实现语音对话与问题解答,能够代替大堂经理对理财业务、促销活动等内容进行人工智能交互,并实现位置引领、业务演示、休闲娱乐等功能。
在现场,该行工作人员向驻足参观的游客们展示了北京农商银行手机银行APP中的AI健康特色服务。该服务具备心率自测、疾病自测和中医体质测试等功能,包含名医专家、健康百科等9项健康服务和周边美食、天气查询等8项生活服务。贴合中老年客户的居家健康养生服务需求,则是该行在养老金融领域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
据介绍,近年来,北京农商银行持续强化科技立行的理念,实现了金融科技跨越式发展。其系统软件研发管理与运行管理体系分别通过了国际软件成熟度模型CMMI 3级认证、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ISO 20000认证,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规范化运作模式。
在该体系的支撑下,北京农商银行建成了“两地三中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行格局,信息系统数量较改制前增长近4倍,全面推动各项业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扎实服务首都发展
今年是北京农商银行改制成立的第15个年头,该行围绕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牢固树立“稳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经营理念,以“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集约化控制”为抓手,持续打造“流程银行、特色银行、精品银行”,成为服务首都实体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保障民生的重要金融力量。
目前,该行资产规模即将破万亿元,是改制之初的8倍。
近年来,北京农商银行专注支农支小主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下沉服务重心,着力调整客户结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把发展普惠金融战略落实到每一项产品与服务中。
截至6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85%;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1.7%,户数较年初净增39.37%。
疫情发生后,北京农商银行坚决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持金融服务不间断,成立工作专班,出台专项政策,加大信贷投放,发挥特色优势,多措并举,多向发力,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持续加大涉农、小微等领域的信贷投入。
目前,北京农商银行已累计为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提供贷款支持630余亿元,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35%,已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近7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