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李东亮 卢小波
【农村金融时报】
发展绿色金融是金融机构提高自身适应性、普惠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路径。近年来,重庆农商银行不断深耕绿色金融领域,有力推进绿色金融与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社会民生实现深度融合。
截至目前,该行累计投放绿色信贷破400亿元,贷款余额近200亿元,较年初增长10%左右。
今年2月,重庆农商银行采纳赤道原则,成为国内第四家、中西部首家“赤道银行”。该行也成为国内首家采纳赤道原则的农商银行。
“赤道原则”诞生于2003年,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IFC)的政策指南建立,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贷款项目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成为“赤道银行”是对该行绿色项目、绿色融资、绿色发展理念的国际化认可。
据介绍,在2016年,重庆农商银行就制定了绿色金融五年发展规划,将绿色经济领域确立为信贷投放的重要战略方向,全面推动信贷结构向绿色转型,从战略层面规划了适合自身中长期发展绿色金融的蓝图。
该行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展绿色信贷的指导意见》《绿色信贷发展指引》等制度文件,明确了绿色信贷发展方向和考核激励政策。
自采纳赤道原则以来,该行依托绿色金融部,建立健全公司绿色金融推动机制,根据赤道银行有关要求,优化行内有关绿色金融的制度办法。该行还对接外部绿色金融专业机构,充分借鉴、吸收发展绿色金融的先进经验,加快推动全行绿色金融转型。
在贷款投向上,重庆农商银行聚焦垃圾发电、污水治理、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等行业,深化与大型企业的业务合作,携手推进绿色发展。
该行还围绕长江经济带,挖掘金融业务合作机会,支持“两江四岸”经济发展,发展了滨水岸线综合整治、生态修复、节能环保改造、绿色产业升级等资产业务。截至目前,该行已储备绿色信贷项目40余户、金额300多亿元。
近年来,通过加强对贷款客户的绿色评估和识别,重庆农商银行建立健全了绿色信贷专项考核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机制。针对绿色客户和绿色产品,重庆农商银行给予优惠贷款利率。绿色信贷优惠政策的激励作用得以大力发挥,绿色产业信贷规模不断扩大。
重庆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行将继续参考国际化绿色金融标准,搭建与赤道原则相适应的内部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举全行之力,为把重庆建设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