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8月03日 > 总第453期 > A3 > 新闻内容
北部湾银行 “五融”结合 打好金融扶贫“组合拳”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0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韦秋莹 通讯员 梁汉隆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北部湾银行坚持“融资、融智、融情、融媒、融商”结合,建立健全城市金融反哺“三农”机制,打造金融扶贫的“新北行”模式,以实际行动支持广西决战脱贫攻坚。

突出重点难点,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北部湾银行以“北部湾微贷”“金投普惠贷”为依托,量身定制农业金融产品。例如,先后推出“香蕉贷”“甘蔗贷”“金桔贷”“芒果贷”等“方案制”特色农村金融产品,针对返乡农民工和进城务工农民工群体推出“创业贷”等,持续加大对“三农”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

截至6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139.51亿元,比年初新增26.84亿元,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比年初新增3.06亿元,连续3年实现涉农贷款余额增长。

增强“造血功能”,加大“融智”服务。2012年以来,北部湾银行不间断地向贫困地区选派驻村工作队员,将金融服务送到贫困县乡。该行根据贫困村实际,结合政府扶贫政策,探索“光伏+产业”的扶贫机制,激活贫困村“造血功能”,帮助他们实现稳定脱贫。

2018年以来,北部湾银行累计捐资260万元,支持3个定点帮扶村建设了4座农光互补分布式电站,部分电站采用棚上发电、棚下养殖方式,农光互补,推动资源有效利用。

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经营优势,北部湾银行为贫困村、贫困户优选产业扶贫项目,积极引导帮扶村里的致富能手成立合作社,探索“党支部+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帮助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输血+造血”的长效发展机制。

推进党建扶贫,做好“融情”互助。北部湾银行探索实施党建扶贫“五好”行动(建好党支部、发展好特色产业、培育好集体经济、建好村基础设施、兑现好惠农政策),健全班子成员扶贫调研、“一帮一联”工作机制,持续加强帮扶村党支部建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借力互联网“融媒”力度,大力推进消费扶贫。北部湾银行加强与扶贫办、互联网公司的合作,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参加“八桂青年有担当,我为广西带货忙”青年公益云农圩活动,联合电商团队、团购平台开展团购活动,初步形成了“大宗农产品交易+各类团购平台+网络电商平台”的多级分销模式。

北部湾银行驻屯了村第一书记参加农产品网络直播活动

同时,该行发挥第一书记“中间人”作用,通过微信群、亲友群、朋友圈等,组织开展西瓜、蔬菜等应季农产品团购活动。今年上半年,北部湾银行共组织员工团购20多批次,销售帮扶村农产品,销售金额近万元。该行还加强与广西农投、广西农垦等企业的合作,在总行食堂设立农产品展示销售区,不定期组织员工在广西国企扶贫农产品销售平台直购农产品,上半年累计采购贫困地区产品价值40.18万元。

加快下沉机构,优化“融商”服务。北部湾银行不断下沉服务重心,进一步增强县域和农村贫困地区金融基础服务的可达性。截至6月末,该行在南宁、柳州等7市实现了市县机构全覆盖,县域机构增至35家,覆盖率提升至49.29%,并力争2年内实现全区市县分支机构全覆盖。

据悉,北部湾银行还积极探索在偏远乡镇设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立起“物理网点+自助银行+手机银行平台”三位一体渠道服务体系,为贫困地区提供畅通、高效的资金运转渠道和县域全覆盖的金融服务,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基础金融服务薄弱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