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建菲
【农村金融时报】
日前,31个省份上半年经济运行成绩单全部公布,数据显示,各地经济增速较一季度均有明显回升。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表明,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经济增长实现由负转正,实体经济稳步复苏态势明显。
上半年经济发展能取得如此成绩,银行业保险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在近期召开的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吴富林、中国工商银行行长谷澍、中国光大银行行长刘金、泰康保险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挺军均提及,上半年,各机构不断加大在抗击疫情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方面的信贷和投资。
做到增量扩面、提质降本
“切实加大信贷供给总量,上半年新增贷款创同期新高。”工商银行作为大行代表,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方面一马当先。谷澍表示,工商银行开展“春润行动”,今年累计提供全口径融资支持1.18万亿元,其中,贷款投放9447亿元,涉及4.1万户企业。在债券融资方面,上半年,工商银行主承销各类债务融资工具9100多亿元,同比增长25%。
刘金介绍,光大银行以大行为榜样,集中优势资源,调动全行力量,上半年为医疗卫生和生活物资保障相关企业累计投放表内外融资近900亿元,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四大受困行业提供表内外融资支持超1500亿元。
截至6月末,进出口银行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4.14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人民币贷款投放和新增均创新高。吴富林介绍,今年,进出口银行把支持应对疫情稳外贸放在全行工作的优先位置,上半年,稳外贸、稳外资贷款投放9047亿元,同比增长50.62%;发行了200亿元抗击疫情主题债和抗疫复产主题债,所筹资金专项支持企业抗疫和复工复产。
保险业同样发挥了保障作用。刘挺军介绍,泰康保险充分发挥保险资金的投资优势,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上半年,泰康资产投资银行存款972亿元,参与各级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专项债券投资150亿元,参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债券投资1084亿元,募集金融产品333亿元,重点投向基础设施、交通建设、医疗卫生等行业。目前,泰康在湖北累计投资将近600亿元。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这是银保监会日前召开的2020年年中工作座谈会对银行业保险业提出的要求。上半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复苏,各机构做到“增量扩面”的同时,也注重“提质降本”。
谷澍介绍,工商银行积极推进存量法人客户贷款定价基准转换,6月末转换进度达76%;上半年新发放人民币贷款平均利率4.31%,同比下降45BP,低于市场平均利率水平。相比之下,新发放普惠贷款利率更低,仅为4.15%,较去年进一步下降37BP,考虑减费让利,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87BP。
刘金表示,光大银行民营贷款利率比年初下降26个BP。新投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99%,较2019年下降87BP。
小微企业、制造业是服务重点
银保监会年中工作座谈会还提出,要求银行保险业把稳企业保就业和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更好结合起来,全力以赴促进经济社会恢复正常循环,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进出口银行在这方面落实到位。过去,进出口银行更多以支持大企业、大项目建设为主业,疫情发生以来,进出口银行通过特色金融产品,加大中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今年,该行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投放2300多亿元,增幅达50%以上。而且,今年新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低于上年水平。特别是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外贸领域中小微企业,进出口银行发挥专业优势,加大帮扶力度,携手企业共克时艰。
“光大银行把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阵地和信贷支持的优先领域。”刘金介绍,截至6月末,光大银行民营企业授信余额达1.1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15%。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88亿元,较年初增长15.08%,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7.47个百分点。光大银行还制定了54条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落实措施,确定了普惠型小微企业不少于310亿元的增量信贷目标。
泰康保险则充分发挥就业稳定器作用。上半年,泰康参与“国聘行动”,开放9000个招聘岗位;启动“抗疫白衣战士”子女专项招聘,开放1819个校招岗位、2090个实习岗位;为湖北提供479个工作岗位,抗疫医护人员家属优先录取。同时,为满足疫后健康产业需求,泰康推出健康财富规划师职业培训,首期招募活动将培训上万名专业人才。
“大幅增加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长期资金支持”是监管部门对银行业保险业提出的另一项发展要求,也是各机构今年的发力重点。
谷澍表示,工商银行将发挥好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头雁效应”。
上半年,工商银行着力提升制造业贷款精准性、直达性,取得显著成效。总量上,支持制造业的贷款、债券、融资租赁等各类融资余额近2.5万亿元。其中,贷款方面,投向制造业的各项贷款余额达1.85万亿元,居商业银行首位;较年初增长2233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增幅14%。债券方面,累计承销制造业客户债券5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113%;6月末表内外制造业客户债券余额888亿元,比年初增长7%。
结构方面,上半年,工商银行制造业信贷结构不断优化。截至6月末,中长期制造业贷款余额超5500亿元,比年初增加952亿元,居商业银行首位;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等国家区域发展重点战略区域,制造业贷款比年初增长1600亿元,占全部制造业新增贷款的比重超70%;制造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351亿元,增幅27.3%,远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
“光大集团和光大银行高度重视制造业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发展。”刘金介绍,光大银行在这些方面同样取得显著成效。截至6月末,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11.32%,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23.63%,增速远高于上年同期,且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
上半年,光大银行在制造业累计投放贷款超1200亿元,比去年同期多投400多亿元。结构方面,光大银行持续提升信用类贷款的占比,先进制造业的增量占比较高,民营企业的制造业贷款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5.8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