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7月27日 > 总第452期 > B8 > 新闻内容
从算盘到键盘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张胜利

【农村金融时报】

从部队回到家乡,我在县武装部政工科当宣传干事。正当我踌躇满志之时,全省多家银行从复转军人里招考干部的通知下来了。彼时正值1988年末,当时心想试试看,考上更好,考不上也无所谓。所以,我拿着相关证件到人事局、民政局军转办报了名。再后来,通过考试、面试、体检,1989年5月4日那天,我顺利踏进了农业银行的大门。

最初,我被分配到基层营业所作记账员,负责为供销企业记账。每天下午下班前要打日结单,由于算盘功夫不行,每每都是我最后一个打完。看着同事们轻灵的手如同在钢琴上奏出美妙的音符,我的内心十分羡慕。就这样,我常常班前班后向老同志请教,总是试图把自己练成一位行家里手。可两个月过去,还是没多大长进,常常因为我手慢而耽误结算时间。为此,还遭到领导的批评,有时只好厚着脸皮求人帮忙。那些日子每天都在焦急、煎熬中度过。

正在我内心十分纠结之时,1989年7月上级行通知参加在前郭县支行举办的全区复转军人岗位培训班。于是,我试图把希望寄托在培训班里的学习上。100多人的培训班,在两个来月的时间里,除培训银行各项业务外,算盘还是主要课程。看着我吃力地练习,有的战友不无嘲讽地说:你还是写文章吧,那是你的强项,这活你干不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想,这银行肯定也得需要“舞文弄墨”的人吧。

说来也巧,培训结束后,正值县支行召开第三届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当时有人推荐我去帮忙,让我给行长起草一份工作报告,同事给我找来相关材料,并开会研讨了材料的结构和重点。历时三天起早贪黑的起草、删减、修定,一份长达六十多页的报告出来了。

由于我大胆发挥,所写报告引经据典贯穿始终。原本呆板枯燥的报告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众人面前,读来耐人寻味,并赢得了行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赞誉和肯定。就这样,从帮忙到借调再到正式调入,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从事文秘工作后,我很少用到算盘;从县支行到市分行,虽然远离了算盘,但我与算盘的情结日久弥深。算盘在我国金融业中长期享有崇高的地位,上至银行行长,下到普通员工,都曾有过一手“算盘功夫”,而唯独我现在仍是门外汉,这便成了我银行生涯的一大缺憾。

后来,算盘换成了计算器。它比算盘轻巧而又便于携带,运算快而且准,客户经理带着它下乡办业务那可真方便了。

转眼三十年过去了,随着银行向金融业务电子化推进的步伐加快,各项业务都用上了计算机,信息全部输入电脑,只需要用鼠标轻轻点击,电脑就乖乖地听从人的指令了。客户经理们通过敲击键盘,就能在刹那间查找到指定的借款人,并能按规定的利率档次计算出该笔贷款当日的本金和利息。

算盘换成键盘后,信贷经理下乡收贷再也不用带那密密匝匝的《贷款副本账》了。网点临柜的同志早已舍掉算盘改为敲键盘了。在键盘上轻轻一敲,即存即取,方便快捷。比如汇款,过去一笔业务少则一个星期,多则半个月余,而现在,基本上即汇即达。

时至今日,我还时常想起当年老农金说的话:带着算盘走村串户,在放款收贷的闲暇从不忘记背“九归”、练盲打,都能做到双手拨珠,左右手得数互相复核。那时候,人人练就了“一盘清”的硬功夫。每每想到此,我的眼前仍浮现出当年长者自豪的神情。

过去年终决算日“算盘声声响彻夜”的场景,已成为久远的历史。从算盘到键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国金融和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与繁荣、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