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7月20日 > 总第451期 > B6 > 新闻内容
中央财政对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试点增至20个省份
农业保险短板正加快补齐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郑源源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支撑。

记者注意到,《意见》在“加大金融服务‘三农’力度”这部分内容中明确提出,完善农业大灾保险试点,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完善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试点政策,优化“保险+期货”试点模式。

根据财政部此前发布的相关通知,今年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试点的地区范围扩大至20个省份,比去年增加了一倍。这20个省区包括:辽宁、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通知明确,各试点地区可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开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并申请中央财政补贴支持。试点保险标的或保险产品由去年的不超过两种增加至3种。

通知还鼓励各地对贫困地区给予优先支持。下辖83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以下简称“贫困县”)的省份,在2020年开展试点时,首先将贫困县纳入政策支持范围,并在通过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实施范围。2021年及以后年度对相对贫困地区的支持,按照国家统一政策进行优化完善。

实际上,随着2019年《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我国农业保险在“增品、扩面、提标”的道路上正大步前行,农业保险“保障低”的短板正加快补齐。

2019年,财政部开始在内蒙古、山东、湖北、湖南、广西、海南、贵州、陕西、甘肃、新疆等10个省(区),对符合条件的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按照保费的一定比例给予奖补。新疆棉花、海南橡胶、广西糖料蔗等地方特色农产品获得更高的保险保障。随着以奖代补政策的出台,中央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品种,已经基本包含主要的大宗农产品以及部分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

与此同时,银保监会联合相关部委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将农业大灾保险试点范围由200个产粮大县扩展至500个,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大主粮作物的保险保障由保直接物化成本提升至覆盖土地流转成本,保障水平平均提升90%以上。同时,在24个产粮大县积极推进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推动农业保险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变,帮助参保农户防范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动双重风险。

为应对非洲猪瘟疫情,银保监会还联合农业农村部将育肥猪和能繁母猪保额分别由500-600元、1000-1200元提升到800元和1500元,进一步增强生猪养殖行业风险抵御能力。

近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的2020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中也提出,继续在13个粮食主产省面向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开展农业大灾保险试点,保障水平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地租”;继续在内蒙古、辽宁、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个省(区),面向规模经营农户和小农户开展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保障水平覆盖农业生产总成本或农业生产产值。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4月,我国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265.81亿元,同比增长21.83%,为5419.79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31万亿元,已向960.86万户次受灾农户支付赔款147.82亿元,承保农作物品种超270类,农业保险赔款成为农户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的重要资金来源。全国共有27家保险公司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有近40万个基层服务网点、50万基层工作人员,为亿万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保险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