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7月20日 > 总第451期 > A8 > 新闻内容
提升金融服务 挖掘农村消费潜力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刘华

【农村金融时报】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消费支出下降。但随着近期企业复商复市进程加快,居民生活秩序有序恢复,加之中央和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挖掘消费潜力的政策举措,农村消费市场逐步好转。

农商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应积极对标各项消费政策要求,结合农村消费需求特点,不断加大供给、提升服务、优化环境,以实际行动助力消费扩容提质。

一是加大供给,多领域对接需求。一方面,应紧紧抓住再贷款、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等优惠政策,助力经济恢复,对餐饮旅游、商贸零售、文化娱乐等生活服务行业中的小微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创业人群等给予持续性的金融支持,帮助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扩大内需。另一方面,应顺应新型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发展趋势,开展住房、汽车、家电、教育、旅游、生活服务等消费信贷产品创新,适时推出信用卡分期等特色服务,促进农民消费升级。积极探索农民住房财产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水域使用权等新型抵押担保方式,盘活农村资产,拓宽农民的融资渠道,提高农民群体的消费能力及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此外,围绕疫情期间涌现的远程办公、互联网医疗、无接触配送等线上消费新模式,开发相应的消费金融产品,满足客户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

二是提升服务,多形式拓宽渠道。首先,应推动普惠金融建设,通过建立物理网点、电子渠道相互补充、覆盖城乡的金融服务网络,实现城乡居民金融服务均等化。通过推行整村授信、送金融服务和资源上门等形式,让百姓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消费信贷服务。其次,应加快数字化转型,构建快捷高效的营销与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业务的线上化进程,推动客户向移动端转化,在实现线上存、贷、汇、缴费、投资理财、移动支付业务的基础上,将服务嵌入客户的生产生活场景,对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直销银行等APP的功能进行整合,满足客户在不同的消费场景下差异化的金融需求,切实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再次,应支持电商平台建设。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支持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改善仓储物流条件,改进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流通水平,提升农村地区的消费活力。最后,应注重整合与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相关的电商资源,探索提供交互式、场景化的金融服务,打通农村消费金融产业链,构建集消费信贷产品、金融增值服务、农村消费用户于一体的金融生态圈。

三是防控风险,多角度改善环境。一方面,应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授信审批方式及风险识别、预警和防范机制,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点多面广、人缘地缘优势,全面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普及,提升农民金融意识和金融素质,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培育农村消费金融市场。此外,还应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涉农信用信息整合与共享,因地制宜建立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开展信用户、信用村镇创建活动,为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提供信息支持。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