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7月20日 > 总第451期 > A2 > 新闻内容
网贷出清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仍需警惕风险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编辑部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加快P2P网贷平台清退步伐。7月10日,宁夏纳入行政核查的30家网贷机构P2P业务全部市场出清,这意味着,宁夏成为国内第18个宣告全面取缔P2P业务的省级行政区。

“能退尽退,应关尽关”,是此轮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的主方向。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此前明确,要争取2020年基本完成互联网金融和网贷风险专项整治的主要目标任务。

银保监会6月4日表态:推动互联网金融风险市场出清。持续整治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风险,坚决取缔非法从事金融活动的互联网机构。

从最初竞相追逐的“风口”,到如今18个省级行政区全面取缔,网贷行业因何如此动荡?究其原因,除了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平台自身。

按照成立时的初衷,网贷平台运营本该坚守小额分散、普惠金融、信息中介、合规运营等准则。然而实际中,不断有平台受利益驱动,出现发假标、期限错配、设资金池等违规操作,最终造成资金链断裂,遭遇兑付危机。

可见,随着互联网金融和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不断深入,出清是网贷行业新秩序建立的必经阶段。此时一些平台退出,正是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符合经济运行规律。

但仍需注意,网贷行业出清存在不少挑战,需警惕风险。

比如,停业的网贷机构存量风险仍处高位,“退而不清”“退而难清”问题突出。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初,能明确查到完成兑付后真正良性退出的网贷平台有180家,仅占全部停业、转型及问题平台数量的2%。从出借人的角度考虑,只要本息不受损失才算良性退出,然而目前能做到这点的平台并不多。网贷行业停业机构处置任务仍然艰巨,引导平台良性退出需进一步探索形成有效的机制。

贷后处置环节也存在风险。眼下,一些平台经营面临困难,兑付难度加大,更有部分借款主体发现平台即将“爆雷”或“倒闭”,趁势打起“逃废债”的算盘。在网贷机构自有资金不足以回购逾期债权的情况下,如何应对未到期债权、减小“逃废债”带来的损失是重中之重。能否保证这些平台投资人的权益,同样是关键问题。

结合当前实际来看,完全化解网贷出清过程中的风险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需要各监管部门、平台、行业自律组织等协力应对。

正如北京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强调的,将持续积极配合监管规定,全力保障出借人权益,合规经营、规范运作,保持信息公开、数据对接、财务透明、联络畅通。

对监管部门而言,整治工作要坚持市场化和法治化原则,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多措并举,要从制度上加以限制。例如加大司法惩治力度等,督促追回资金,维持金融秩序。而且,要谨防处置风险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并行风险。

在惩治平台“逃废债”方面,业内人士认为,将网贷平台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样能够对借款人起到威慑和惩戒作用,会提高其偿债意愿,也可以降低网贷机构的风控成本和运营成本,保护出借人权益。

同时,即将出清的网贷平台,应积极配合监管部门打击逃债行为,同借款人协商处理还款问题,尽力为投资者降低损失,运用前期利润为平台兜底,化解风险。只有怀揣良心的退出,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良性退出。

可以期待,经过监管部门、互联网金融协会的合理有序引导和督促,网贷行业将经历由“量”到“质”的转型。加强风控实力,提高技术水准,保持资金端安全稳定有序,设计出符合监管要求的产品仍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