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7月13日 > 总第450期 > A2 > 新闻内容
———湖北丹江口环库公路走访札记
绿色金融铺就“小康路”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戢华盛 通讯员 夏筠

【农村金融时报】

丹江口环库公路环绕着的丹江口水库,是一片富饶美丽的湖泊,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

十堰市委市政府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围绕“打造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与国家级核心水源地”目标,强化核心水源区生态文明建设。

农发行湖北十堰市分行围绕该市的发展大计,谋篇布局,力推绿色信贷,加大包括修建环湖路在内的诸多生态项目———武当大明峰生态文化旅游区、丹江口市汉丹港沿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丹江口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园PPP等项目。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投放绿色信贷33.6亿元。

只有亲临水库大坝上,亲近源头水、畅行环库路时,才能准确领会到库区人对这条路的感情有多深,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说“环库公路是一条生态路、攻坚路和小康路。”

一条护佑“源头水”的生态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丹江口环库公路连接了丹江口市、郧西县、十堰市郧阳区和武当山特区等4个县市区17个主要乡镇的环形公路网。库区沿线每年以惊人的速度推进荒山造林。

截至2019年底,库区森林覆盖率达65.52%,在2000余公里的库岸线上,绿林环绕,青山滴翠,构筑起一道生态净水屏障。

农发行十堰市分行开辟复工复产绿色通道,向丹江口交投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审批中长期扶贫贷款4亿元,支持汉丹港沿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该项目围绕环库公路,完善当地的路网结构,建设垃圾处理站、公厕等,在改善当地居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同时,提升了生态治理能力。农发行十堰市分行行长刘舸介绍说,该项目建设生态护坡、水源涵养林等,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为丹江口水库构筑起一道全新的“生态净水屏障”。

据介绍,丹江口水库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以上,可直接饮用。其中,流入干渠的Ⅰ类水质比重,已从中线工程通水前的21.6%,提升至当前的82.2%以上,水源区水质一直处于优质饮用水状态。

环库公路沿线打造绿水青山,实施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呵护源头活水,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

一条帮扶“贫困户”

的攻坚路

如何实现保护水源地和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的目标?

“采取具有水源地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打造环库公路沿线景点,营造‘岸绿、水清、景美’的滨江生态景观,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丹江口市文旅局局长史海军说。

环库公路一边依临清澈的丹江口水库和多姿的岛屿,一边是国家森林公园,沿途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的秀美风光组成了全域旅游的运行空间。沿线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都十分重视发展观光休闲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大力推进农旅融合。记者注意到,农发行信贷支持的汉江绿谷生态园和武当大明峰生态文化旅游区两个项目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凸显了生态扶贫的“绿色、生态”主色调。

近年来,环库公路沿线各乡镇紧紧围绕“户脱贫,村出列,整镇脱贫”目标展开工作,充分发挥企业推进生态旅游扶贫的引领作用,实施交通扶贫、旅游扶贫和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了生态扶贫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双提升”。

一条馈赠“家乡人”的小康路

绿水青山怎样变为金山银山?

“走绿色生态、转型发展之路。”记者了解到,库区人除直接将绿水青山自然生态资源直接转化为生态旅游资源外,还特别注重依托好山好水,大力发展现代有机农业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农夫果园果蔬产业、武当道茶、武当道菊等绿色产业,推进农旅有机融合,变“绿色”为“金色”。

乡村振兴,产业是支柱,生态是关键。充分利用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库区沿线政府立足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坚持走绿色农业发展的路子,生产有机、绿色无公害、地理标志农产品———丹江口翘嘴鲌,竹溪贡米,房县黑木耳和武当道茶等,极大地促进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坚持走绿色转型发展之路,“家乡人”如愿以偿得到了馈赠,史海军无比感慨,库区沿线政府坚持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统筹谋划产业发展与群众就业创业,妥善解决库区群众的脱贫、生活、就业等民生问题,加速了乡村振兴的进程。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