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6月15日 > 总第447期 > B7 > 新闻内容
农商银行应围绕防范化解风险谋发展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李平

【农村金融时报】

新冠肺炎疫情给传统银行业带来“大考”。面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形势,农商银行应从以下几方面奋力谱写转型发展新篇章。

一是紧紧围绕“风险化解”这个首要目标,按照“多举措、清存量,严死守、堵增量”的原则全力清收处置不良贷款。

首先,应多措并举清存量。按照“底子要清、责任要明,措施要硬、追责要严”的原则强化存量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农商银行应澄清实底,穿透风险。严格按照五级分类标准对所有贷款准确分类,完善“五个逐笔逐户”台账,落实原相关责任人,通过排查和函证,全面澄清底数,明晰责任;分类施策,精准发力。要按照“谁放谁收,谁管谁收”的原则,夯实清收责任;按照“清收一批、盘活一批、核销一批、转让一批、购买一批”的原则拓宽清收处置渠道。

其次,应千方百计堵增量。按照“堵新增、防反弹、零容忍”的原则严防不良贷款反弹,一方面要突出抓好正常贷款的风险监测、诊断、排查,及时掌握风险状况;另一方面,要抓好关注类贷款管理管控,比照不良贷款压降考核标准要求实行考核,逐笔建立关注类贷款风险化解工作台账,明确管理责任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采取差异化手段,严防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劣变;

最后,应加强贷款到期收回的考核管理,做好存量贷款动态监测预警,按季开展新放贷款检查,定期做好新放贷款回访,强化贷款跟踪管理;要抓好大额贷款风险管控,对存量大额贷款,特别是集团客户要逐步压缩余额,要补充抵质押物,强化跟踪管理,严防风险下沉,新放贷款坚持“三不进”原则,严禁化整为零为集团客户提供授信。

二是坚持“金融普惠”经营导向,按照“增总量、扩覆盖,优结构、保质量”的原则全力抓好有效信贷投放。

首先,应贯彻中央“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领域”要求,增加投放总量。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为切入点,聚焦支持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满足有效信贷需求,特别是要利用本次疫情结束后,抓住企业复工、商户开业急需资金的有利时机,坚持“深入、持久、扎实”的六字方针,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把“党建共创、金融普惠”行动抓下去,确保全年贷款新投放目标实现。

其次,应强化投放目标导向引领,优化投放结构。农商银行应科学制定今年的入户走访计划,将任务细分到网点、到人、到月,每月调度和通报进展情况,推动工作有效开展;加强对本地民营企业,特别是涉农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及绿色环保企业的信贷支持,确保绿色信贷、科创信贷及涉农贷款持续增长,确保实现小微企业“两增两控”目标;针对青年群体量身定做特色产品,大力引导年轻客户对农商银行产品进行试用和体验;抓好“在外宜商”服务,要以党支部、商会为平台,积极开展“在外宜商”金融服务工作,不断拓展目标市场客户。

再次,应深入扎实推进“党建共创、金融普惠”行动。

最后,应完善客户经理等级管理。明确客户经理责、权、利,强化激励约束,建立等级动态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尽职免责制度,坚持应免尽免,应追即追的原则,确保尽职免责措施落地见效;同时坚持“严授信、宽用信”,实行贷款权限动态管理,严格贷款准入、退出机制,让客户经理能贷、愿贷、敢贷,合规管贷,打造一支优秀的客户经理队伍。

三是抓住“存款立行”策略,按照“重营销、抢市场,优服务、争客户”的原则,全力抓好稳存增存工作。

首先,应树立客户兴行的理念,坚持双轨制营销。农商银行要做实“线下厅堂”营销;创新线上“外拓”营销;做好“精准”营销。

其次,应围绕客户需求,加强存款产品创新。一方面,要建立产品创新快速反应机制,结合市场特点、客户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营销产品,研发有吸引力的存款产品,并做好各类新产品的推广和运用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快中间业务产品创新,带动交易性流水留存,完善代缴水电费、代缴学费、便民卡等产品的组合营销,拓宽电子银行业务办理范围,丰富获客渠道。

再次,应构建激励机制,增强存款营销活力。一方面,要完善绩效考核系统,精准设计考核指标,将各岗位人员的绩效工资水平“短、准、快”的呈现给每个员工,实现“按业绩定报酬,以业绩论英雄”;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存款日均的考核,在对拓展有效存款客户考核的同时,存款业绩主要与存款日均考核挂钩,体现存款稳定持续发展的考核导向。

最后,应引进客户积分管理系统,调动客户存款的积极性。对重点实施倾斜政策,加强与财政、税务、社保、房产、国土、烟草、住房公积金等重要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对接,紧盯政府项目资金支付动态和规划,全力拓展营销。

四是把握“党建引领”质量主导战略,按照“强党建、树文化,严纪律、强队伍”的原则,全力抓好思想政治建设,提升队伍素质。

首先,应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深入学习宣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采取中心组专题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持续开展对党忠诚教育,强化党员纪律和规矩意识。

其次,应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狠抓作风建设。要持续坚持正风肃纪,持续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持续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狠抓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及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的监督与检查,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到实处。

再次,应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施企业核心价值培养工程,要加大企业文化宣传力度,建立党建文化墙、企业文化墙,将楼道及长廊打造成党建文化宣传阵地。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简报等平台,精心策划主题,加强挎包精神、合规文化等宣传,营造见贤思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要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抓好职业道德和信仰教育,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弘扬以奋斗者为荣的企业精神。

最后,应大力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科学化、制度化的培训教育机制;按照“多劳多得,按绩取酬”的考核导向,继续深化绩效考核制度改革;建立能上能下、择优聘用、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的用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岗位竞争。

五是把握“转型创新”这个竞争法宝,按照“调结构、优配置,推转型、增效益”原则,全力抓好精细化管理,确保高质量发展。

首先,应突出负债结构的调整,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要通过绩效考核导向,优化资金组织结构,加大低成本资金组织和日均存款考核,拓展优质客户、对公客户,减少成本支出。

其次,应优化网点布局,推动网点转型。加快推进支行等级管理,全面优化网点布局,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集中整合,着力提升网点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按照“新建一批、升格一批、撤并一批、搬迁一批、改建一批”总体要求,对网点进行全面整合优化,因地制宜建设旗舰网点、综合型网点、普惠型网点和自助网点;统一网点装修视觉形象,强化企业文化宣传,深度植入“有温度”的银行、“老百姓”的银行两大元素,开展星级网点创建活动。

再次,应调整收益结构,拓宽收入渠道。要减少非生息资产比重,科学合理开展利率定价,加强资金运用,增强资金使用效益;在做实风险防控的基础上,合规审慎开展资金和票据业务,加强市场风险和交易对手风险研判,完善资金业务操作流程,持续加强存量资金和票据业务风险排查诊断和监测;建立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联动效应,通过网络建设等科技手段,优化电子网络结算业务渠道,开展代理和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最后,应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严格执行会计准则,持续完善预算收支管理,全力做强贷款业务、贴现业务、中间业务、资金业务、表外业务,逐步实现多元化创收;严格控制各项费用列支,增强增收节支、勤俭办行意识,提高经营效益。

六是抓住“从严治行”这个防控手段,按照“严内控、促合规,常监督,重问责”原则,夯实防案控险水平。

首先,应建章立制,全面加强制度建设。以“审慎、稳健”的风险偏好为核心,全面梳理各业务条线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并及时修订完善;同时明确总行机关各部门、岗位职责,形成一套执行主体明确、权力制衡科学、内容严谨规范、措施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全面夯实合规管理基础,提升合规管理效能。

其次,应履职尽责,严控信用风险。抓好贷款投向管理,引导信贷资金全面投入“三农”、民营和小微企业,严控房地产、建筑业、有色金属矿产业等限制性产业贷款。继续抓好贷款区域管理,严格执行《业务经营十条禁令》,从严坚持贷款投放“三个不出”。

再次,应抓住风险防控着力点,防范操作风险。进一步落实案防职责,层层签订案防责任状;建立员工“家行共联互保”机制、网点、部门员工“互保机制”,强化家庭与单位的共同监督约束,织牢防案控案屏障。

最后,应强化稽核审计,防范案件风险。紧紧围绕依法合规经营、内控防范和制度执行进行稽核审计,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注重现场稽核与非现场稽核,使合规性与风险性、效益性稽核有机结合,序时稽核和专项稽核同步推进,加大稽核审计结果的运用。

作者为湖南宜章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