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左利华 陈醇
【农村金融时报】
“我是十堰郧县人,老家有酿黄酒、喝黄酒的习俗。十多岁时跟着父母来到了嘉鱼,也一直保持着这个习俗,自酿自饮。2014年,老家有亲戚到我家做客,赞叹我酿的黄酒比家乡的还地道,拿出去卖肯定受欢迎。一时间,我心动了,可一想到自己的家底,又犹豫了很久。”李昌贵说道。
2015年,李昌贵又有了酿酒的念头,他向亲友借了2万元,买了4口大缸和1000斤糯米,准备一试身手。结果反响热烈,尝酒的人赞不绝口,4天就销售一空,净赚3000元。口碑传出去后,李昌贵还没开始开缸,要酒的就开始排队了。看着销路不错,他就开始琢磨着扩大生产,苦于资金问题,也只能小打小闹。2018年,嘉鱼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到村里来宣传小额扶贫贷款政策,李昌贵觉得是个机会,主动找到他们申请贷款。
该行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为他量身定制了贷款方案。最终他拿到了5万元的扶贫贷款,自己又找亲友借了2万元。这次,他腾出家里的空房,买了60口大缸和2吨糯米,开始了扩大生产。凭着一股勤劳干劲,李昌贵的酒越酿越好。现在在武汉江夏纸坊街、咸宁温泉、嘉鱼县城、十堰郧县都有固定的销售点,销量喜人。2019年,他家实现了5万元的纯收入,顺利地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